【财经分析】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三不变”

新华财经深圳2月6日电(记者吴燕婷 闫鹏 马悦然) 证监会5日晚宣布,批复深交所合并主板与中小板,这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又一项重磅举措。两板合并后将统一业务规则、统一运行监管模式,保持发行上市条件不变、投资者门槛不变、交易机制不变、证券代码及简称不变。

分析人士指出,合并后深市短期内不会出现快速扩容,对两板块估值水平影响有限,更不意味全市场注册制将很快实施。合并重在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深市格局,厘清不同板块的功能定位,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从总体上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不会导致市场短期快速扩容

深市当前由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三个板块构成,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市主板和中小板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板块同质化、主板结构长期固化等,让深市融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之举,有利于优化深交所板块结构,形成主板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强深交所的服务功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皮六一说。

截至2021年1月底,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合计1468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5%,总市值23.3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9%。

记者了解到,中小板自设立以来,其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机制等主要制度安排与主板基本保持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合并后深市主板仍将实行核准制,并未改变发行上市条件,短期内不会导致市场快速扩容。

“深交所合并主板和中小板后,将恢复深市主板上市功能,其发行上市条件保持不变,不新增企业上市渠道,也不涉及发行节奏安排的变更,不会造成市场发行节奏加快。”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说。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从监管部门多次表态看,证监会将把好市场“入口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不断壮大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力量,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综合来看,合并将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科学把握投融资平衡。

合并不影响两板块估值水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小板日益成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新渠道。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中小板有1000家上市公司,以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新兴行业为主,平均市盈率约36倍。

相比之下,深市主板有468家上市公司,以食品饮料、房地产、家用电器等传统行业为主,平均市盈率不足22倍。由于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这让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内股票估值存在一定差异,合并之后是否会让两者估值趋同?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中小板与主板间的估值差异主要由于行业差异造成,不是板块差异,因此,在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股票之间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不会有大的变化。

对于本次合并对市场产品的影响,深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合并对固定收益类、期货期权类产品和深港通业务等基本没有影响,涉及中小板的相关指数须进行适应性调整,但调整不会对指数编制方法作实质性变更,不会导致跟踪相关指数的基金产品投资标调整,将确保基金产品平稳运作。

记者从深交所了解到,本次合并仅须对相关指数全称、简称和选样空间描述作适当修订,即删除指数全称和简称中的“板”字,并作个别适应性调整,相关指数选样空间描述涉及的“中小板”变更为“原中小板”。

合并不意味全市场注册制很快实施

深市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将恢复深市主板的上市功能,市场由此猜测此举或是为在沪深两市主板统一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铺路。

“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是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存量改革,与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改革实施是两码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能够形成了一个更有广度、深度的板块,将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发展,更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目前,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取得较好效果,但也要看到,注册制试点的时间还不长,相关制度安排尚未经历完整市场周期和监管闭环的检验,有些制度还需要不断磨合和优化。在全市场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不能过于理想化,也不能急于求成。

对此,深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主要解决深市主板与中小板趋同问题,立足于厘清不同板块的功能定位,构建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近日召开的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落实落地,证监会将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