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访谈】北汽蓝谷:失去王冠仍是实力玩家

新华财经北京2月4日电(记者王艳刚) 2020年,曾经的“七冠王”北汽蓝谷陷入“七年之痒”。2021年年初,北汽蓝谷公告,2020年公司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59万辆,产量1.32万辆,产销数据均大幅下滑,业绩也同样“见底”。面对市场的质疑声音,北汽蓝谷还能翻身吗?记者近日走进北汽蓝谷,与北汽蓝谷新上任的董事长刘宇等高管面对面,以解疑惑。

北汽蓝谷还能翻身吗?

面对2020年产销数据下滑,业绩亏损,刘宇坦言,业绩不佳是客观事实,公司得认账,得承认差距,得为过去犯的错买单,接受惩罚。

此前,北汽蓝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兼任了一些“政策任务”,那就是要完成公共领域乘用车的绿色能源化。出租车、网约车带来巨额的产销数据,让北汽蓝谷开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骑绝尘,简直羡煞旁人。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公共出行领域订单减少,以及伴随而生的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外加特斯拉这条‘鲶鱼’的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兵分三路,特斯拉是一条路,国内造车新势力是第二条路,传统造车企业则是第三条路。”刘宇说,“前两条路或是脱胎于互联网思维,或是打造用户思维,都有了较为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销售数据,而传统造车企业中,唯独北汽蓝谷是唯一一家纯电动整车企业,没有可以托底的燃油车,血拼新能源汽车成为公司唯一的出路。”

刘宇表示,与外界认知截然不同的是,北汽蓝谷虽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经营数年间,公司并没有安坐待毙,而是斥资几十亿投入研发、打造验证中心,倾注“沉没”成本,携手稀缺资源联袂布局前沿技术,与麦格纳合作共同打造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中心,首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四种模型”等,不一而足。

只是,北汽蓝谷丰收的果实目前还尚未成熟。

倾注 “沉没”成本

这些年来,外界认为北汽蓝谷靠“天”吃饭。或是得益于连年走高的产销量,很少见北汽蓝谷对外界的质疑进行回应。但当数据见底以后,这些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刘宇说,北汽蓝谷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十分重视创新技术研发,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此前,子公司斥资20.51亿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已投入使用两年,这些“沉没”成本的倾注,都在为北汽蓝谷研发实力的增进注入筹码。

据了解,北汽蓝谷在核心三电技术领域,也已全面布局并掌握了核心科技。2020年北汽蓝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再次获评汽车科技进步一等奖,显示公司三电技术的领先优势已成功实现转化。2021年,北汽蓝谷下属企业先后两次对外技术许可获利接近6亿元人民币,公司不仅通过技术许可提高了知识产权使用效率,实现创新技术的收益转化,还增加了经营效益,拓展了与国际巨头的技术交流,提升了公司产品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博采众长 壮大朋友圈

新能源汽车行业汇集了最前沿的科技技术,但要想单枪匹马赢天下,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远方的朋友”就成为北汽蓝谷博采众长的关键武器。

在战略合作领域,北汽蓝谷先后获得资本及优秀合作伙伴的青睐,占据了“稀缺性资源优势”。2020年5月,北汽蓝谷与麦格纳合资成立蓝谷麦格纳,集合了北汽集团与麦格纳在整车工程制造及服务等资源优势,开发了全新的电动车平台,并开创了知识产权、研发体系、流程、技术全面开放共享的“新合资”模式。

在智能网联领域,华为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2019年,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与华为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2021年北汽蓝谷即将发布联合华为共同打造的新能源汽车特别版本——ARCFOX极狐HBT。据了解,这款车是搭载华为3颗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并实现量产的第一车。借助华为Hicar品牌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ARCFOX极狐HBT将成为华为首款HI尾标上车车型,可以算是华为真正联合造车企业打造的首款落地车型,此款车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领先市场的优势。

与麦格纳建立高端制造工厂、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网联化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举措,在帮助北汽蓝谷实现产业链整合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短短几年间,北汽蓝谷先后将前述数十家产业链巨头纳入朋友圈。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表示,2020年是北汽蓝谷最坏的一年,但公司一系列大的改革和调整、甚至是一些断臂求生的举措在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经历过最坏的一年,伴随一系列新的革新,让北汽蓝谷在2021年有了更大底气。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定下12000台的销售目标,同时在新的一年,公司将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做好ARCFOX极狐品牌。

2020年,北汽蓝谷虽然失去了王冠,但对北汽蓝谷来说,一时的失力或许预示着更大的潜力即将爆发。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