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灵魂砍价”又来了 药价平均降幅或超50%

新华财经北京2月3日电(记者傅苏颖)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2月3日在上海开标。

此次集采涉及45个品种、80个品规。其中,吸入制剂首次纳入国家集采,并且自2020年5月正式启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后,还有注射用泮托拉唑等8个注射剂品种被纳入了此次集采。

此次集采并没有对今日医药板块股价带来显著影响,截至2月3日午盘,逾80只医药个股股价上涨,10只个股股价上涨超5%,其中,万东医疗、金河生物、康泰生物和圣达生物股价涨幅超8%。从跌幅来看,仅大博医疗跌超8%,其余个股跌幅均在5%以内,涉及此次集采企业股价表现较为平稳。

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或超50%

45个品种中有8个注射剂品种、3个滴眼剂,其他均为口服剂型。

45个产品包括7个国家医保甲类药品、35个乙类药品、2个非医保药品(分别为布洛芬注射液、注射用比伐芦定)。

此次集采涉及品种较多的进口企业分别有:诺华(5个)、勃林格殷格翰(5个)、辉瑞(4个)和阿斯利康(3个);国产企业分别是:石药集团(6个)、中国生物制药(5个)、翰森制药(4个)、恒瑞医药(3个)和科伦药业(3个)。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本次采购药品在2019年公立医院终端合计销售约300亿元,其中11个药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销售额最高的是泮托拉唑注射剂(30亿元)。

本轮国家集采共有8个注射剂品种入选,分别为氨溴索注射剂、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布洛芬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剂、帕瑞昔布注射剂、泮托拉唑注射剂、硼替佐米注射剂和注射用比伐芦定。这些均为临床大品种,8个产品2019年样本医院收入占45个品种2019年总样本医院收入的30%以上。根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药注射剂市场规模突破6300亿元,前20大产品的合计销售额超1000亿元;注射剂大品种纳入集采或将直接对数十家药企的销售收入产生影响。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计,本次集采的平均降幅也将超过50%。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日前透露,近期,做好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和实施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群众就可以享受到第四批集采成果。

生物类似药、中成药将纳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药品集采的常态化机制。《意见》指出,重点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纳入采购范围,尽量提高采购比例,超出约定采购量部分,优先采购中选产品。

《意见》提出,对一致性评价尚未覆盖的药品品种,要明确采购质量要求,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临床使用综合评价体系,同通用名药品分组原则上不超过2个。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积极探索“孤儿药”、短缺药的适宜采购方式,促进供应稳定。

“生物类似药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陈金甫表示,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并且中选产品质量是完全可控的。所以按照国办发2号文件以及探索的情况来看,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包括中成药的大品种纳入集采,这是制度性的要求,只不过规则更为优化,更有针对性,质量更符合药本身的属性。

山西证券认为,《意见》明确提到“将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未过评品种、中成药以及生物类似药将被纳入药品集采。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方面,陈金甫表示,后续依然会选择成熟的产品、有竞争性的产品、有质量管控的产品,采取一品一策的方式,优化竞选规则,逐步在医用耗材领域拓展。

陈金甫表示,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112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达到了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了1000亿元。

创新药成未来发展核心路径

渤海证券认为,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明晰,医药行业确定性愈加明显,同时行业将迎来估值切换,行业高景气业绩快增长的子领域将更受关注,药品端建议关注创新药产线;器械领域建议关注具备消费属性的集采免疫类领域、短期不具备集采条件的细分领域以及有望受益于集采以价换量的市场集中度亟待提升的细分领域,此外建议关注处方外流下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领域以及消费升级下的新型疫苗行业。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市场对各批次集采的预期不断充分,其影响正逐渐脱敏。展望未来,仿制药品种中选集采,较大幅降价后以价换量,转为低毛利率品种为企业贡献少量利润将逐步成为常态,除少数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外,大部分仿制药可能都将经历这个过程,我国仿制药市场逐步和海外趋同。同时,注射剂、生物类似物、中成药等领域未来亦将逐渐接轨带量采购。

兴业证券认为,从长期来看,产业升级趋势不变,创新药是我国药品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核心资产+转型成功企业还是药品板块的首选配置品种。前者如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前期走势较好,PE估值水平相对较高的标的,仍可以作为长线底仓品种配置;转型类标的可考虑近年来研发投入大、产品线不断完善的企业。同时,优质的生物科技公司亦可以关注。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