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介入医学材料与器械国产化 两款本土创新产品亮相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6日(记者胡洁菲)作为除内、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医学近年来越发引起医学界重视。然而,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介入产品还多依赖进口。在近日举行的2020中国介入医学材料与工程学术论坛上,两款本土创新产品正式亮相,帮助改进介入治疗,助力诊疗决策。

“介入医学是一门高度依赖器材设备的学科,以往我们所掌握的只是国外产品的操作技术,而不是核心技术,我们所使用的主要介入产品还一直依赖进口。依赖进口的结果一是价格昂贵,二是会突然’断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李茂全指出,尽管中国介入规模体量已达世界前列,但是面临着严重发展瓶颈问题:即介入材料与器械缺乏中国制造,包括导丝、球囊、支架等。

据悉,多年来,李茂全一直致力于推动介入材料与器械的本土创新发展。为推动我国介入医学材料及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及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此次大会特别设立新产品发布会,两款介入领域的本土创新产品出现在与会专家和公众视野中。

一是心脉医疗自主研发的Reewarm® PTX 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心脉医疗产品资深经理谢寒在会上介绍道,PTX 药物球囊能针对性将药物输送到病变位置,长期使患者获益,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植入后患者体内没有任何异物。另一方面,球囊充盈后能够最大程度、均匀地将药物附到血管壁,并在血管壁上停留至少180天,对抗再狭窄。据悉这款产品已于2020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此外,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也在助力诊疗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时代,数据共享可以让患者不再新到一家医院,就要重复一遍简单检查流程,然而实际应用地并不好。“以前我们就曾尝试过在专科联盟中做集中型大数据平台,然而落地的时候发现,大家都不愿意用,一是不安全,二是缺乏激励机制没有动力。”信医科技总经理冯东雷在会上谈到,利用分布式大数据支持联盟的多中心研究需求,同时利用区块链的数据确权与利益分配机制,可以解决动力不足问题。

据了解,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合作,信医科技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NCRC(国家放射与介入临床研究中心)联盟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多机构的科研协作,帮助分布在各地的医院,将科研数据库融合成逻辑上统一的临床科研大数据,并将之运用于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实践中。实现多中心临床研究向“全样本、多学科、多病种、开放性”转变。


编辑:高二山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高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