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汽车产业转型重要战略方向: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发展关键期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余蕊、李唐宁)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11日开始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目前已进入发展关键期,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持续增加,2025年或可达50%,2030年或超过70%。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关键时期

从专业角度看,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的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根据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无设计运行条件限制,驾驶自动化可分成0至5级,分别为应急辅助、部分驾驶辅助、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1-10月,中国汽车产量约1952万辆,同比下降了4.6%,明显好于全球下降20%的结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说,与此同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组织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和载人载物应用试验,推动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拥有15%的汽车上市车型,装载了2级自动驾驶系统,部分汽车开展了特定场景下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检测验证。自动驾驶实现了批量使用,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正在丰富。今年9月,北京宣布将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10月,北京有限地域自动驾驶出租车测试运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开放公开测试道路200条,总长达700公里,为14家企业的87辆车发放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安全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疫情期间,无人配送、防疫消毒、车辆交通管制等智能网联相关产品成功应用。同时,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智能功能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全线自主品牌将智能座舱、智能互联等作为新车标配,全面推向市场。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的底层支撑和配套体系也在稳步推进。围绕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越来越接近大规模应用的门槛,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法规标准和配套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更多测试示范路段、区域和商业化运营项目已经相继投入使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整个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说。

智能网联将引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的赋能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吸引了包括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跨界资本大军的涌入,有力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制造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同时智慧营销、智能共享也蓬勃发展。

“但如果简单地把这些成果组合堆积起来,从本质上是讲,堆不出智能城市,堆不出智能生态,也堆不出智能的出行生活。”朱华荣说,未来的汽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已经演变成了生活的移动智慧平台,是出行管家、安全卫士、生活管家、工作助手等等,将成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采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和移动多功能空间。

“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呈现‘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线上一个平台,线下有所有’的全场景,是一个 ‘新的实体产业+新的服务产业’的融合。智能网联将引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轮产业变革是革命性的,而不是修补性的。”朱华荣说。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但决策、规则、算法等瓶颈仍然存在,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如何在提升技术创新可行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加快降低成本,推动技术创新向规模化应用转化,真正释放技术创新价值,将是整个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姜德义说。

会上,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该路线图预计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持续增加,2025年或可达50%,2030年或超过70%。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首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网联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功能不断应用,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互联互通。

肖亚庆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提升创新能力,优化政策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加快网联设施建设,加速5G通信设备部署和智能化道路改造,提升车载通信终端搭载率,推进数据云交互平台建设,实现车、路、网、云协同发展。同时,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统筹上下游资源,畅通全球供应链,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加快量产配套,构建协同高效,互融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

据了解,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智能新时代车联新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