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将稳定“绿电”度电成本降至2毛钱?远景科技集团这样说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安娜) 在风电行业仍在热议“平价时代将近”的当下,远景科技集团近日提出的“两个一毛”目标,让不少业内人士体验了一把震惊与振奋交加的复杂情绪。

根据远景科技集团规划,到2023年,其在三北地区风电、发电侧储能度电成本均将降至1毛钱,即以“风电+储能”模式产出的稳定绿色电力的综合度电成本降至2毛钱。这一目标靠谱吗,如何实现?这将对国内能源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13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远景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

实现“两个一毛”目标有基础有条件

“远景在提出‘两个一毛’目标之前,做过很多测算。”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说。

据张雷介绍,目前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不少地区,远景科技集团的风电度电成本已经降到1毛6左右。

“三北地区有数百亿千瓦的风资源储备,平均风速约在每秒7.5米左右。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到2023年,远景通过技术创新、材料创新与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可以让包括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河北等多省份在内的三北高风速区域实现平均1毛钱的风电度电成本。”张雷说。

“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动风电成本下降的关键所在。”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王晓宇对记者表示。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在智能风机领域位居全球前五。公司一直注重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积累、应用和创新。

“远景的超感知技术让每一台风机均可根据特定工况,优化载荷分配。”王晓宇说,未来,风机寿命将突破目前的20年时限,甚至超越30年,在更长运行生命周期内实现发电效率优化,持续推低度电成本。

此外,王晓宇认为,未来风电进一步降本增效要转变思路,从着眼风机,向着眼风电场转变,将风电场作为整体产品打造。

据王晓宇介绍,风电场的资本支出包括设备、土建材料、施工等多方面成本,整体降本空间很大。通过风电场的产品化,到2023年,整个三北地区的风电场建设成本可以降低30%左右。

在储能方面,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行业平均储能度电成本已降到2毛多,充放电五六千次的储能产品行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在每度电1500元至1800元左右。

据了解,远景去年收购了日产汽车旗下的汽车能源供应公司(即AESC,全称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掌握了锂电池全流程生产能力,由其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线,今明两年将投产并逐步放量。

“在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60%到70%,是降本的核心。”王晓宇说,预计,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三年后有望从目前的5000到6000次增至1万次以上,届时成本可大幅下降。

稳定“绿电”碾压性成本优势将加速火电退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风电+储能”模式可规避风电自身的波动性缺陷,是风电以稳定绿色电力方式替代火电的终极解决方案。远景科技集团的“两个一毛”目标在业内率先开启了稳定“绿电”替代火电的加速模式。

张雷认为,风电和光伏是“新煤炭”,随着风电成本和储能技术瓶颈的打破,“风电+储能”替代火电将成为消费端的现实选择。

据远景科技集团测算,到2023年,“风电+储能”的度电成本将降至2毛钱左右,若将这些稳定“绿电”输送到中东南部电力需求集中的地区,即便加上电网传输费,综合度电成本也比当地的火电价格低得多。

“按照此前经验,风电降成本的速度是超预期的。五年前,业内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风电相对于火电平价,没有人相信度电成本可以降到2毛钱。但今天我们已将风电度电成本降到1毛6左右。”张雷说,相信未来当各界看到“风电+储能”的成本显著低于火电之时,行业投资的速度会大不相同。

业内人士认为,“风电+储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只是在我国,在欧洲,风电+制氢或储能也是未来的方向,英国、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许多国家在相关领域都有布局。

“能源行业的变革是全球性变革。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科技型新能源企业,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循环。”张雷说。

实现碳中和应利用好三北能源“大粮仓”

在访谈过程中,远景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反复强调“两个一毛”目标实现的地理条件,即在“三北”这一覆盖国内十几个省份的庞大区域。

“这意味着我们的风电低价计划,不是一个点的事情,而是一个面的事情。” 张雷说。

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张雷认为,基于这个目标,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倍速阶段”——中国电力年需求会超过20万亿度电,届时需要有100亿千瓦左右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所以未来40年里,平均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要达到2亿千瓦以上。

“我们认为,三北地区的风电就足够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更不用提国内还有众多分布式风电和小规模的风电场,以及海上风电的未来潜力。”张雷说,“未来三北地区就是我们能源的‘大粮仓’,这个‘大粮仓’的能源供给能力数倍于我国实现零碳电力的需求,要真正重视它。”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北”风电发展仍待进一步提高当地电力系统灵活性,确保外送通道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要求。

对此,张雷建议,在完善电力外送通道方面,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可以更加灵活。他同时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电源端要加速调整,电力市场建设和完善也要与电源端协同,要有时间表,还要有路线图。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