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产险业务结构趋于多样化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日电(记者 王淑娟)在24日举办的中国太保2020年资本市场开放日上,中国太保高管透露,未来随着集约化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改善,非车险的整体承保盈利应该可以实现。随着中国太保产险的业务结构趋于多样化,非车险增量贡献逐年提升,未来中国太保产险的保费增速有望保持高位。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太保产险整体非车险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29.8%,达到287.1亿元。中国太保产险和安信农险共计实现农险原保费收入62.74亿元,同比增长45.6%,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GshfshC930168_20200925_ENPSN0A001.jpeg

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保费增量的险种分布较为均衡,健康险和农险取代车险成为保费增量的最大来源,个人客户及政保类业务成为重要的增长动能,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品质管控与结构调整,公司整体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近期的车险综合改革,对中国太保产险影响如何,如何应对?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助理席于林表示,车改后整体保费下降幅度较大,预计赔付率会大幅度上升。从近一个星期的落地情况看,商业险保费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同时费用率也在下降。长期来看,车险的经营情况会逐步趋于稳定,目前时间尚短情况还不是很明朗。“车险费改对险企而言有压力,太保将会做好强项,深挖客户价值。同时进一步升级品质管理,通过线上化手段,提高科技赋能的成效,降低成本。”

“车险改革其实也是在倒逼保险公司转型,考验险企集约化的能力。”顾越认为,车险改革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的更优车险服务,因此有没有直达客户的能力,对未来车险经营非常重要。

据悉,中国太保车险业务在直通客户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其中就有科技应用的加速。从整个中国太保产险的转型看,科技发挥的降本增效作用不断凸显。顾越介绍,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的赔付水平呈下降趋势,业务品质持续改善,这与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在风险监测、控制与品质筛选等领域的投入息息相关。中国太保产险先后建立了风险雷达、大灾指挥室、天眼系统、e农险、太好保等涵盖多个产品线的科技应用,逐步建立起风险数字化管控体系。

转型下,三年来,中国太保产险业务在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的同时,保险业务收入从三年前的不足千亿,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1346.50亿元,增速高于行业整体。车险客户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续保业务已经成为车险增长的主要动能。

中国太保集团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马欣表示,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对整个集团的利润贡献在持续提升,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以车险为例,续保率较三年前大幅提升。围绕基础数据、客户经营、管理模式三个方面,产险持续提升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专业续保团队建设,推动车险增长功能的转换。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