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燃料电池站上产业发展风口 规模化发展需应对多重挑战

新华财经上海9月21日电(记者 王鹤)氢燃料电池产业翘首以盼的政策终于落地。五部委刚刚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

政策亮点即支持方式是“以奖代补”,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目标完成情况核定并拨付奖励资金,示范期暂定四年,最高奖励将高达17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燃料电池产业如今政策加持、技术不断突破、资本热情追捧,逐步站上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燃料电池产业化大环境积极向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说,统一示范应用能够推动现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实现产业链重点环节提质增效,加速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出现以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技术的技术链,会大大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促进基础技术研究,补充产业链的空白。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政策强调以中重型商用车、以城市群为引领,强化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对燃料电池的产业体系有很好的拉动效果。”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从指标来看,对于功率和功率密度要求比意见征求稿进一步提高了,新的指标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要求。”骥翀氢能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有正向研发大功率电堆和系统能力的企业一定会受益。

骥翀氢能创始人付宇说,新政策时长四年,彻底改变了之前政策一年一调整的不稳定状态,行业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将迎来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龙头车企纷纷布局

不论芯片还是汽车,“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和技术一直是我国产业短板。好消息是,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近期纷纷实现自主研发的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骥翀氢能近日发布单堆功率达137kW的燃料电池堆,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

上汽集团旗下捷氢科技近日发布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PROME M3H,电堆功率高达130kW,电堆功率密度达3.8kW/L,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100%。

头部企业纷纷加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据悉,全球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当中,均已有在不同领域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的开发计划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总成的开发计划。

国内整车制造企业中,上汽集团近期正式发布 “十百千万”的氢战略,长城汽车借未势能源打造燃料电池这一新增长点。

“燃料电池的发展有望复制锂电产业的路径,中国有望诞生一批优秀的企业。”招商证券分析指出。

资本兴致渐浓 燃料电池投资不断加码

虽然,氢燃料电池产业距离成熟还相当漫长,但资本兴趣越来越浓,比如还未实现盈利的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龙头亿华通上半年已登陆科创板。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燃料电池”,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其中,超6成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近9成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

氢云链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我国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30%,且其中有5起项目投资规模达百亿元级别。

上海重塑科技二季度曾获得来自丰田通商的增资,近日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快节奏的融资,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接近IPO的燃料电池企业的追捧。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日前亦告诉记者,今年捷氢预计引入战略投资者混改,明年进行第一轮融资,正在接触的投资机构有20多家。未来通过进一步股份制改制计划,最终实现科创板登陆。

燃料电池规模化发展还需应对多重挑战

从政策到产品到场景,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商用车领域前景可期。

李骏表示,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实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接近1百万辆,加氢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加氢站数量将超过5千座。

但是,由于起步晚,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自主生产能力很薄弱,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远远大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路线。

有业内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整体看已经走出培育期了,比如纯电动汽车已经实现“政策扶上马,送一程”,燃料电池汽车还没有“扶上马”,还在培育期初期。

即使企业纷纷在关键零部件上实现突破,但成本、产业配套等方面仍是软肋。

“目前,如何降成本是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卢兵兵说,降本方式包括,相关零部件的国产化、全产业链协同、适合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配套法律法规完善等。

重塑科技董事长兼CEO林琦认为,氢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发展主要有4条路径,包括构建规模化的制氢用氢的绿色能源体系;完善满足应用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验证可持续的商业化场景;以及突破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提高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耐久性,以及实现低成本等。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建议,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重点攻破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探子等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推动燃料电池电堆高压氢气贫乏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下降,提高车规级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推动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等关键环节技术创新。

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全过程的管理完善,加快完善氢气制、储、运、用环节的相关规范,推动环境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的早日落地。

与此同时,多方联动,发掘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场景。如推动在公交、冷链运行等典型场景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营,在机场、港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领域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示范项目。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