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访谈】芯源微公共资源部总监崔晓微:融入双循环意义重大

新华财经沈阳9月16日电(记者李宇佳) 当前,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源微”)公共资源部总监崔晓微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既是全球第一大芯片消耗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芯片进口国家,如果这个产业实现自给自足,对国家经济和战略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五年之内东北若是集中发展半导体行业,需要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

芯源微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2002年发起创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聚焦集成电路生产光刻工序的涂胶显影设备,已成功实现进口设备替代。2019年1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近年来,芯源微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快速发展阶段仍然能有持续不断的造血能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崔晓微表示,辽宁通过成立沈阳IC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上下游互为配套的集成电路企业进行联合,既有利于行业共同发展,也引入了资金、资源的支持。

8月27日,芯源微发布2020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45.58万元,同比下降6.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1.75万元,同比增长121.66%。

不过,由于芯片生产投资巨大,受限于地理位置和资金,位于辽宁的集成电路企业远离客户端,不利于这些上游供应商快速成长。而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验证产线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也是相关企业发展的痛点。

崔晓微表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于集成电路行业意义重大。要实现双循环,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为相关企业开辟专门由客户拉动的验证产线,通过不断调试验证形成国内集成电路生产的产业标准。另一方面,要想实现快速发展,甚至弯道超车,最快的方式就是引进行业的高端人才,少走弯路,快出成果。

针对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崔晓微表示,目前企业在积极寻找第二供方,在国内培养供应商的同时也在做一些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尽管前期艰难,但若开发成功,未来企业将不受制约。

今年7月,总投资5.28亿元的芯源微高端晶圆处理设备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2.38亿元,主要用于生产高端晶圆处理设备,包括前道涂胶/显影机及前道单片式清洗机等,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将打造东北地区顶级的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与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将带动就业2000人。

崔晓微表示,疫情期间芯源微逆势增长,从产业链上来说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可以预见的是,至少未来五年,这个行业应该是国内的朝阳行业。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