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技术匠人”引领创新发展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创新过程是“技术匠人”知行合一、“做最好的自己”、践行“工匠精神”的成长过程,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升华创新实践、筑牢创新品质、营造创新氛围的发展过程。

一份传承 升华团队的创新实践

卷烟调香是支撑中式卷烟品牌发展的一项核心技术。自主掌握卷烟调香技术,一直是湖南中烟科技人员的一个梦想。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会受制于人,不掌握核心技术,就难以摆脱‘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湖南中烟总工程师、“数字化调香”创始人钟科军指出,“早在2004年,我们就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烟叶原料成分进行全面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向调香技术领域拓展。

201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基于烟用香原料特性的数字化调香技术平台研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成立由湖南中烟牵头、郑州烟草研究院等行业内外10家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组。

湖南中烟技术中心香精香料研究所副所长孔波接手这一课题后,会同行业众多专家全力攻关,经过3年努力,建立了数字化调香技术平台。该项目已于2018年6月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鉴定,且荣获2019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调香研究”行业重点实验室也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批准。

据悉,孔波于2010年博士毕业后加入湖南中烟。10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化学计量学的专业优势,从大量数据资源中,挖掘出代表香原料特征信息的核心指标,不断深化“数字化调香技术”研究。

孔波笑称自己是幸运儿,课题的突破有着技术团队近20年的研究积累。在他看来,打一场科研“持久战”不是简单地给时间做加法,而是集众智、汇众力,锚定创新方向,做深做透。

2020年初,湖南中烟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协调推进“提升卷烟香精香料自主开发和自我保障能力”重大专项研究工作和专题人才培训工作,并负责“共建共享数字化调香行业技术公共平台”研究和“数字化调香技术专题人才培训”工作。孔波带领数字化调香技术青年团队一方面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持续发力,以专题培训和辅助仿香为载体向行业输出技术成果。

一份坚守 筑牢务实的创新品质

在湖南中烟技术中心,一块写着“和21味道坊”的匾牌格外引人注目。而以“坊”为名的背后,正是他们以匠人之心坚守科研初心的真实写照。在他们看来,唯有耐得住寂寞、熬得住艰辛,以精益求精、锱铢必较的心态扎实做好每一项课题研究,方能使企业与品牌的发展拥有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湖南中烟首席研发师、行业学科带头人杜文,自清华大学毕业后20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卷烟降焦技术。他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期摸索,终于通过流体力学理论找到突破口。

同样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湖南中烟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所长金勇,多年来一直跟踪卷烟生产前沿技术。他主持研究的一项纸质复合滤嘴技术,获得13项专利授权,在行业卷烟生产加工领域发挥了示范效应。

为了降低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行业学科带头人、湖南中烟技术中心科研人员银董红带领项目团队,将一根根卷烟进行了无数次拆解,历经10年探索,终于在卷烟纸技术上获得突破,并在行业内许多工业企业推广应用。

湖南中烟技术中心烟叶研究员彭宇,13年如一日,扎根湘西贫困山区的桑植县,成功开发提高烟叶可用性技术体系,优化了烟叶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烟叶质量和烟农效益。截至目前,这一技术体系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已经超过350万亩。

一份自主 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在湖南中烟,任何一名科技人员只要有创意,都可以自主组建项目组,去攻克技术难关。

任建新是湖南中烟技术中心化学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近年来他自组团队,开发了特种防粘油墨体系和仓储生物杀虫技术,牵头搭建了湖南中烟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在行业率先制定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论证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了多个行业标准。

李诚是长沙卷烟厂设备工程部设备管理技术员。我国第一台国产超高速卷烟包装设备,在他的手上“动”了起来,他从琢磨别人的技术到别人向他学技术,创造了长沙卷烟厂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

曾令刚是常德卷烟厂一车间包装技术员。他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多达35项,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组织编写了多本企业培训教材。

与此同时,湖南中烟有4名科技工作者先后当选为行业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南中烟形成了从行业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技术人才梯队,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卷烟工业企业前列。

在众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湖南中烟收获了丰厚的科研成果。仅2019年,湖南中烟就申请有效专利 295 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5件,国内实用新型专利 154 件,国内外观设计专利 4 件,PCT 专利 22 件;获得授权有效专利共计 203 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0件,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71 件,国内外观设计专利 9 件,PCT 专利3 件;共取得科技成果 19 项,其中 3 项为省部级成果;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7 项。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凌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