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措施助推创业板进入技术性牛市 机构普遍看好科技及消费领域

新华财经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刘玉龙 闫鹏) 6月,A股在实现“开门红”后蓄势上攻。截至24日,创业板指数月内涨幅超14%,创近4年新高,上证综指震荡上行涨幅也超4%。

分析认为,近期A股受益于新三板分层、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上证指数编制方法修订等系列重磅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及风险偏好提升。展望后市,机构普遍看好半导体、5G等科技板块及消费领域。不过,仍需关注经济复苏及流动性等多个变量。

改革措施助推创业板进入技术性牛市

相比5月“过山车”震荡行情,6月A股市场加速上行。总体看,呈现深强沪弱格局,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好于主板市场。

星石投资分析,实际上从3月市场底部以来,创业板指反弹已经超过20%,进入技术性牛市。高涨的市场情绪与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不断推出密不可分,如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等,提振了市场情绪,因此高弹性的成长股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6月,监管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举措密集落地,包括新三板转板及精选层“开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受理及申报有序推进,上交所将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等,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化改革蹄疾步稳。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很大,释放红利逐渐被市场理解,未来一年大概率会出现改革牛行情。”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成长企业部执行董事陈伟分析,A股基本面长期向好,从而吸引外资配置A股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数据显示,外资在6月加速流入A股,截至6月22日,北上资金单月净流入515亿元,年内累计净流入约1170亿元。

业内分析,虽然当前外资持有A股占比不高,但伴随对外开放不断加速,外资流入A股还有很大空间。6月18日,监管层也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释放出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的诸多信号。包括扩大沪深股通的投资范围和标的,进一步拓宽ETF互联互通等。预计年内外资总体保持净流入的态势。

6月,A股市场景气度逐步提升,成交量波动上行,杠杆资金也出现连续加仓操作。从两融余额看,截至6月23日,沪深两融余额11155.91亿元,继6月22日之后续创年内新高。

业内普遍看好科技+消费

虽然6月市场热点轮换频繁,但科技、消费仍是市场主线。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6月18日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6月初,时隔5个月之后再次有2只科技型ETF获批,市场预计成长板块的行情会继续强化。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出比较典型的成长风格,预期在下半年市场整体流动性维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特征很可能将被强化。”诺德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FOF投资总监郑源认为,“新基建”中的大多数板块将会成为市场的热点主线。

富安达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监吴战峰认为市场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即“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这对权益投资是非常有利的。

“从长期视角来看,更为看好的是科技+消费方向。”吴战峰说,消费是长期看好和布局的方向,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多收益。同时,中国正由传统产业走向科技强国,高强度的科技投入背后,科研水平在快速增长,这是投资科技产业的大背景。

吴战峰表示,创业板改革将为“小而美”的初创型高成长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但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优质公司占比始终是少数,个股退市也势必加快,股票价格波动更大,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资者仍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了解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在这个基础上控制风险谨慎投资,对于优质公司应当坚持长期投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三剑客——白酒、医药、食品饮料在过去几年大放异彩,行业龙头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建议,关注业绩稳定、市场认可度高的消费板块。

关注经济复苏及流动性等多个变量

展望后市,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表示,市场具备向上突破的多重逻辑支撑,后续重点关注四方面变量。一是经济的恢复力度是否存在预期差;二是央行采取宽松措施的力度;三是外部环境变化;四是7月即将来临的A股解禁压力,但考虑到科技ETF时隔近5个月获批重启及科创板50指数即将发布,有望对解禁压力形成对冲。

业内分析,流动性宽松是当前A股最大的基本面,未来货币政策是否会“收水”将影响市场走向。

“3月底以来A股的反弹核心推动力在于流动性宽松。”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艾熊峰分析,近期债市的大幅调整反映了市场在流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预期差,但当前对央行“收水”的担忧为时过早。一方面,在经济全面复苏的拐点确认前,各国央行的宽松政策短期内不会逆转。另一方面,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流动性宽松是维持企业现金流的必要条件。

信达期货认为,下一阶段,流动性对估值提升的贡献趋缓,业绩等基本面修复将接棒流动性因素,进而继续带动指数重心上移。对于A股而言,估值短期提升过快,以及疫情不确定性仍困扰市场,需要谨防这方面的风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