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获准入市精选层的七大意义

4月17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三板评论发现,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早在2014年就列入了计划,而且当年也有多家公募基金通过专户产品试水了新三板,也成为了当时新三板的市场主力,但由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持续困乏,这些产品最后也不得不先后撤离新三板。今年1月3日,证监会才出台《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征求意见稿)》,于1月18日之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直到6年后的今天才发布正式指引,主要是因为新三板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个逐渐推进和成长的过程,目前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已经落局,众多相关具体举措正在逐个落地,公募基金入市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所以新三板评论认为,正式指引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新三板市场期待已久的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正式落地,这对当前新三板的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就是及时雨、锦上花。

《指引》共15 条,对基金管理人要求、可参与投资的基金类型、投资范围、流动性管理、估值、披露、风险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投资交易管控、存量基金监管安排等作出了规范。证监会还在《指引》中作出了如下安排:一是明确管理人要求和可参与投资的基金类型。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具备相应投研能力,配备充足的投研人员。可参与投资的基金类型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基金。二是严格防控风险。规定基金的投资范围仅限于精选层股票。要求基金管理人在机构内控、产品设计、投资限制、申赎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估值披露等方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采用公允估值方法估值并依照我会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启用侧袋机制。要求基金管理人严格做好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切实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存量公募基金履行法定程序后,方可投资精选层股票。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指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

据新三板评论了解,随着新三板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市场效应逐步释放,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法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市场投资各方的参与意愿日益提升,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已经有20家左右的公募基金公司正积极准备进入新三板市场,有意向发行相关产品,其中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等7家首批发行科创基金的公司,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就产品设计方案与证监会机构部咨询沟通。

新三板评论认为,公募基金入市对于新三板特别是对于即将与市场见面的改革重头戏精选层,其意义犹如久旱逢甘霖:首先可以让更广大不满足适当性的投资者们来间接参与新三板投资者,帮助广大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分享优质创新创业型企业成长红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二是,为市场提供更多更重要的资金来源,改善新三板投资者结构,壮大新三板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三是作为大型专业投研机构,可以为新三板股票提供更准确的估值和定价,提高新三板的定价功能;四是可以为新三板带来更活跃的流动性,提高市场的交易功能;五是也有利于公募基金拓宽自身的投资范围,扩大投资收益;六是公募基金入市是对新三板市场整体有信心、有价值的最有力背书,有助于形成新三板改革合力;七是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QFII、RQFII等机构资金未来投资新三板提供模板和经验。

新三板评论推测,随着公募基金入市正式指引的落地,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相关产品可能很快也会正式完成。但公募基金出于基金净值波动和考核排名的考虑,面对新三板精选层这个新生事物,在放行前期可能会谨慎参与,先观望再摸索,然后总结出研究模型和投资策略,再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激进型的公募可能会出现在首批精选层的打新中,精选层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后,公募基金会慢慢在二级市场买入龙头股。精选层平衡运行一年后,公募基金会取代私募基金成为精选层的机构主力。 

作者:周运南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新华财经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请标注本文来源与作者署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