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4月7日

新华财经北京4月7日电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一季度净增持600亿 外资偏爱中国债市

虽然3月遭遇金融市场巨震,但一季度境外机构加仓中国债券态势未被逆转。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近600亿元。外资继续增持,也得益于“国债入摩”为中国债市带来了增量资金。

•过半报喜 249家上市公司预告首季“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20时,共有79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报,其中,566家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在这些公司中,有249家披露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33家预喜,占比为53.41%。

•公募:A股优质资产战略配置期已至

4月6日亚太和欧洲等地股指全线回暖。对此,主流公募机构纷纷指出,股票市场情绪正在逐步修复,预计后续行情将以稳为主。当前着眼科技、基建、医药等主流板块的长期布局机会。

上海证券报

•24家拟IPO公司 转道申报精选

随着4月3日昆工科技、亿玛在线以及凯添燃气三家拟IPO公司宣布备战精选层,目前已经有24家新三板公司由A股上市辅导转道至精选层。部分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三板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以及监管层对这次改革的推进力度是公司最终选择转道的原因。

•三周两次定向降准 支持实体经济被放至更突出位置

三周之内,存款准备金工具两次被宣布使用。央行4月3日称,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1个百分点。而上一次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则是在时间相隔不远的3月13日。伴随着全产业链的复工复产,稳健货币政策开始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刚需消费与“新基建”增长成色足 一季报涌现一批高增长公司

截至4月5日,已有242家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96家公司预计一季报业绩翻倍。正如市场所预期的一样,食品等刚需消费类行业业绩增长强劲,“在线经济”也表现亮丽,而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快速开工,部分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

证券时报

•近六成货基收益率跌破2%进入历史性低位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货币基金收益率不断下台阶。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货币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98%,跌破2%关口,进入历史性低位。

•ST锐电遭公开谴责 距离退市仅一步之遥

继北京证监局拟对ST锐电责令暂停收购之后,4月6日,上交所决定对ST锐电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马忠予以公开谴责。2018年10月,ST锐电明知资金有限,却披露大额回购计划,最终仅完成回购下限的2.36%,涉嫌拉抬股价“规避退市”。截至4月3日,ST锐电股价已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距离退市仅一步之遥。

•可转债暴涨暴跌如击鼓传花 巨大波动幅度需警惕风险

近期,部分火爆的可转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暴涨暴跌是市场炒作的重要特征,面对部分可转债巨大的波动幅度,一般投资者很难把握投资节奏。记者统计发现,深市128只可转债中,近两周(3月23日至4月3日)成交额最大的10只日均成交额306.37亿元,占期间深市可转债总成交额的56.21%。

证券日报

•深改“组合拳”助新三板市场升温 一季度融资额与日均成交环比“双升”

日前,全国股转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场发行融资金额56.59亿元,环比去年四季度提升31%;交易基础制度环境改善,二级市场交易便利性提升,三板做市指数与创新成指分别上涨13%、11.51%,盘中日均成交环比提升66.45%。

•公募基金格局四月有变 外资独资基金破冰

2020年4月份的第一周,公募基金迎来了三个历史性时刻:一是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外资在华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最高可达100%;二是贝莱德与路博迈递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已被证监会接收材料;三是摩根资管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100%股权。

•股息率超3%的上市公司达101家 社保基金持有近三成

以公告的每股税前派现额为派现基准,以最新收盘价为基准股价,股息率超过3%的公司达101家。上述101家公司中,包括中国石化、华电国际、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28家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显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均有社保基金现身,占比近三成。

编辑:董婷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