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铸模:促进国产装备制造跨步升级 为“大国重器”增添新优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21日08:54分类:上市公司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1日电(记者胡洁菲)高铁车身被广泛应用的空心薄壁铝材、电渣炉更换检修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军工项目中各类零件的锻造……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多个环节和一些“国之重器”的建造中,往往有央企、国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身影。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为推动企业发展变革,近年来,中冶宝钢及旗下“中冶铸模”品牌积极顺应新趋势,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以“低端化—中端化—高端化”的节奏稳步发展,推出了一批“拳头产品。”

如在热挤压模具新品制造方面,2011年,中冶宝钢将宝钢特钢钢管厂63MN热挤压机配套所使用的模具实现全国产化,包括材料。不仅如此,其制造的模具部分产品性能优于进口,且制造周期更短、费用更低。

“外国进口模具费用高、周期长,对我们的生产很不利”,中冶宝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宝钢特钢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冶宝钢于2007年主动承担起攻克“模具国产化”的重任,投入3000万元建立模具制造车间,与上海大学联合,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全实现模具产品国产化,取得国家专利8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1项、省部级工法1项。

在大三角锥螺纹加工方面,“中冶铸造”采用的专利技术数控分层法,在加工精度、效率上都有突出提高;其研发的新型钻头,不仅能替代进口,而且在高强度模具深孔钻削方面更稳定、更快、成本更低;其四轴联动车铣中心加工大型筒体螺旋槽的低成本替代技术,在满足精度和工期要求时,成本更低。

而在“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车体被广泛应用的材料——大型空心薄壁铝材的铸造技术掌握上,“中冶铸模”也发展得较为成熟。其四大产品之一的16MN~225MN系列挤压筒满足了高铁用材料节能、安全、环保、舒适的目标,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领先的技术之外,“中冶铸模”还凭借自身在市场上创新的工作模式和专业贴切的服务,一步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在2013年,公司与德国S+C公司达成挤压筒换衬框架协议,通过S+C将换衬业务拓展到苏州、山东、宁波。目前,中冶宝钢已经成为德国S+C公司在华挤压筒换筒领域唯一指定合作商;2018年7月,公司延续与法国埃赫曼公司的合作,首次承接其4件2D平板的生产订单,并获得客户的高度好评。

“中冶铸模”品牌脱胎于中冶宝钢第五分公司(上海五钢设备公司)。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其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以钢锭模及铸件、热挤压模具、等温锻模具、锻压机工模具等四类产品。

“下一步,‘中冶铸模’产品将围绕国防、军工、核电、航空航天等使命类产品合同,保质保量按时交付,奋力书写品牌故事的精彩新篇章。”中冶宝钢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