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慈制药: 用创新方法拓宽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大门

证券日报2019年10月10日08:55分类:上市公司

见习记者 刘 欢

1929年,创建于上海的佛慈制药用一颗浓缩“黑珍珠”开启了中药工业化的先河,敲开了中药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如今,这家有着90年传承的药企,不仅在中药生产中引入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还采取创新举措,奋力开拓海外市场。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前往位于甘肃省兰州新区的佛慈制药采访了解到,多年来,佛慈制药一直把中医药海外注册、推动中医药海外立法、建设中医药海外商业平台作为企业战略持续推进,未来还将继续。

以传承为根本

走进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的展览馆,一件件保存良好的历史展品,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浓缩丸、颗粒剂,都在向记者诉说着佛慈制药90年的风雨历程。

1929年,爱国实业家玉慧观以“惜吾国科学之落后,中药遭天演之淘汰”,取“我佛慈悲,药物普救众生”之意,立志“科学提炼、改良国药”,创建了上海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颗浓缩六味地黄丸在佛慈诞生,“中药西制”也使古老的中药焕发出青春的风采。

1956年,在国家支援大西北的整体安排下,为充分利用甘肃丰富的药材资源,佛慈制药从上海市西迁至甘肃省兰州市,几经演变,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经过90年的发展,公司在文化、品牌和技术上传承的内涵是比较多的。”时任佛慈制药总经理的孙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用一个具体事例对传承做了阐释:“微生物、农药残留、黄曲霉素和重金属一直是药品出口的四大技术瓶颈,公司在80年代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刚进厂的时候,在车间里作技术员,参与了日本公司的注册。当时的总经理说,技术控制上首先要注意四大技术瓶颈,其次是定性定量指标。这一番话清楚地说明了出口要注意的技术路线,而这就是一代一代佛慈人沉淀下来的技术路线,基本上不走弯路。”

在佛慈制药90年的传承中,“慈念众生,和谐天下,济世养生”的“慈和文化”形成了最具价值的文化内核。

“创始人一开始以‘我佛慈悲,药物普救众生’作为企业内在立意。经过90年的发展,凝练成‘慈和文化’,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是佛慈对于中医药行业的理解。 ”孙裕表示,“‘慈和文化’代表着包容、关怀、温暖、向善、利他。自创立起一直传承至今,是公司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

在创新中突破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创始人一开始的立意,实际上就是要做‘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创新企业。同时,作为一个‘中医铁杆粉’,我认为在科学不断进步、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中医药必须通过创新来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加了解。”孙裕感慨道。

“没有科技开发就没有佛慈未来”是佛慈制药的企业警言。佛慈人深知科技创新对企业生命的重要性。据了解,佛慈制药开展立项技术创新项目10余项;完成300多种常用传统中药饮片的中药(单味)配方颗粒的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自主研发的浓缩当归丸国际药品标准研究与欧盟注册项目、中药新药疏乳消块胶囊临床前研究项目等获得兰州市人才项目专项资金扶持奖励近千万元。其中,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项目获得“兰州十大科技项目”。

不仅如此,佛慈制药还是国内制药企业中获得中药标准化项目研究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针对105种中药材的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工作,佛慈制药获得了当归、大黄、枸杞子、羌活、党参、秦艽6种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研究与制定工作。

科技创新离不开坚实的科技创新团队,据佛慈制药研究院院长王云洁介绍,公司作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拥有甘肃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重点研发平台。公司还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甘肃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进行项目联合开发和科技攻关。

在大品种开发上,孙裕向记者表示:“王永炎院士曾经说过,‘佛慈的药物品种是一捆手榴弹,但企业需要的是一颗重磅炸弹’。正是这句话促使公司进行大品种的开发,通过大品种的振兴和崛起,带动企业业绩优化、提高盈利水平。”

目前,佛慈制药拥有参茸固本还少丸、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舒肝消积丸、定眩丸等10余个独家产品。2019年8月份,舒肝消积丸两个剂型以及特色产品济生橘核丸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截至目前,佛慈制药共有215个品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独家产品具有临床价值、市场价值和科研价值。进入医保目录有利于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孙裕说道。

此外,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及智能制造的开发也为佛慈制药的发展插上硬实力翅膀。

为全面提高公司创新力,改善创新环境,佛慈制药在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产业园区增建了科研基地,对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职能、提升质量。“公司在兰州新区产业园新增科研相关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新进科研、检验设备约两千余万元,实验室功能及试验条件较之前有大幅提高。”王云洁表示。

同时,佛慈制药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孙裕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们把智慧车间称为‘数字化无人提取工厂’,其技术核心是‘机械取代人’和‘质量在线控制’。目前该车间已获得兰州市工信智慧车间授牌。智能工厂实现了整个车间全连线动态生产,告别了作业单元之间需要拼接环节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引领中药国际化

1931年,佛慈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和日本,以“选材地道、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深受市场青睐。改革开放以来,佛慈制药的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巴西等28个国家和地区。

“‘注册开路,标准先行’是公司在引领中药国际化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孙裕说道:“2002年,我当时任外贸部经理,刚进外贸厂两个星期,就提出了放弃寻找其他商业模式,专注做药品注册认证的想法,并说服决策层在注册上投入资金。事实证明,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公司在注册认证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截至目前,佛慈制药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以及澳大利亚TGA组织、日本厚生省和乌克兰产品认证局的认证。1996年,佛慈制药首次通过澳大利亚TGA组织GMP认证,成为中国首个通过PIC/S成员国质量体系认证的中成药制造企业。至今,佛慈制药已先后10次通过澳大利亚TGA组织GMP复验。

“澳大利亚TGA组织GMP认证的门槛非常高,公司在第10次认证中基本零缺陷通过。”孙裕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日益深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同时,甘肃省也提出“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兴医”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思路。

孙裕介绍,依靠政策红利,佛慈制药将在泰国开设“院中院”模式的中医院,与当地医院连锁机构合作,开设服务贸易平台。通过“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商品注册和贸易发展。

中医药在“走出去”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目前,在美欧等医药产品主流市场,中国中药产品注册上市依然面临制度性困境,较难以药品身份进入海外市场。大部分中医药是按照膳食补充剂来监管,中医药出口多为原料类产品。

面对中医药海外市场拓展的“身份认同”障碍,孙裕深有感触:“多年来,为了能让中医药真正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公司不仅在瑞典、巴西等国家开展推动中药立法和中药注册标准的活动,还一直致力于做欧盟注册。公司一直把中医药海外注册、推动中医药海外立法、建设中医药海外商业平台作为企业战略持续推进,未来还将继续。”

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模式

2011年12月22日,佛慈制药在深交所首发上市。此后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再次站在了腾飞的风口。

在中成药板块,佛慈制药兰州新区科技工业园项目在2018年6月份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

“产能受限是公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新区项目的投产一步就解决了产能问题,产能在逐步释放。预测到2021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4亿元,年净利润约3.8亿元。”孙裕表示。

不仅如此,佛慈制药还在中药饮片业务和大健康业务上积极布局。“中药饮片增长率在中药产业中常年处于第一位。我们在渭源县布局饮片加工生产基地,就是看中其未来的发展。”孙裕说道。此外,公司还与国内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红日药业共同投资设立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销售。

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以及人口政策的调整,大健康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正在充分利用佛慈品牌和平台,积极拓展大健康业务,努力将其打造成另一支柱产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