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要坚持四点“卖出法则”

证券日报2019年08月05日09:23分类:市场动态

记者 王 宁

论私募行业资深者,但斌当之无愧,27年投资生涯、15年“掌门人”经验,在他的带领下,东方港湾俨然已是业内的知名品牌。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对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进行了专访,谈及价值投资、管理风险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等,他都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地。但斌认为,选股票就是选公司,在投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估值做出相应的调整,东方港湾一向坚持四点“卖出法则”:发现更好的股票、企业高估、企业变坏和遇到系统性风险。

股票不是零和游戏    

价值投资需要长期持有优秀的企业才能享受其不断盈利创造的价值,但是市场难免会有波动,如何处理这种波动对长期持有带来的影响?但斌以特有的投资法则向记者讲解。

“东方港湾已经运作了十五年了,我本人也有27年的投资经验,可以说,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总的体会有两点:一是好的公司是根本;二是公司股价不要太贵,太贵就会产生很大波动。”但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一个质地非常好的公司,且估值合理的话,通常它的波动不会太大,这种情况下,选择这样的企业与其共同成长会相对容易一些。

通过这次采访记者知道了什么是“卖出法则”。

“所谓卖出法则,就是在投资过程中,会根据企业的估值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斌说,东方港湾一向坚持四点“卖出法则”:一是发现更好的股票;二是企业高估值;三是企业变坏;四是遇到系统性风险。因此,在企业高估的情况下,遇到有可能产生向下的较大波动时,尽可能根据“卖出法则”规避风险。

在但斌看来,投资的本质是在寻找能够持续创造财富的公司;能够不断更好地盈利的公司,是财富增长的重要基石。至于是不是所谓的成长风格、价值风格等来回切换,这都是从博弈的角度或者是一种其他的角度来理解的。

“如果从风格切换的角度思考投资,更多是想赚交易对手的钱,这是零和博弈。”但斌认为,东方港湾的投资核心穿透到底层是赚企业盈利的钱,不是零和博弈。投资最重要的是寻找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公司,这才是真正的盈利基础,是创造财富的基石。

做好风控是穿越牛熊的关键

近些年,私募行业变动较大,但东方港湾成立十几年却能够持续稳健经营、不断壮大,这是行业内少有的机构所能做到的,即便是经历了牛熊市,东方港湾都能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这几年私募基金行业波动比较大,尤其是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直到2018年的单边下跌行情,其中2018年是私募基金清盘最多的一年。”但斌介绍说,“期间东方港湾秉持价值投资理念,选择最好的企业,这种理念帮助我们穿越了复杂多变的市场周期。同时,公司也一直秉承合规、合法经营的原则,不加杠杆、不做结构化产品,也正是因为坚持稳健经营思想,才能让公司十几年来持续平稳地穿越多变的资本市场。”

但斌介绍说,在过去15年中,主要经受的比较大的波折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和2013年遭遇的“白酒塑化剂”危机和“三公事件”,当时比较机械地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理念,几次危机期间都依然坚持满仓操作,虽然后面产品都创了新高,但中间确实带来了一些波动。“经历了这些教训之后,我们也在反思投资策略:即如何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控制产品的波动。而最终答案就是加大风控机制的应用。”但斌表示。

事实上,从2012年到2015年,对于东方港湾来说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段。根据第三方机构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东方港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9%,总的来说,最近5年比过去10年做得更好。

优秀基金经理需要洞察力    

放眼基金市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人才辈出,但能够称之为优秀基金经理的相对不多,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呢?但斌直言: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洞察力,要具备对事物一针见血的分析能力。

他认为,全世界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的,这一点说明了在智商上都没有太大差异。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其中,看得远就是洞察力,看得准就是能否从某个行业众多企业当中精准地选择公司去投资;然后就是敢重仓和持久,敢不敢重仓持有一家公司而且坚持长期持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洞察力、远见、胆量和决断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很多投资人都喜欢炒短线,但真正留得住盈利的人非常少,这一点似乎能从但斌的著作中找出答案。但斌曾著有《时间的玫瑰》一书,书中提到: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惩。

在但斌看来,长线是金、中线是银、短线是铁,但往往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充满了诱惑。资本市场是奖励有远见、有智慧、有洞察力,又能够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人性有什么弱点,市场就往哪里攻击你。短视、贪婪、恐惧这些劣根性在资本市场当中反映得非常明显。因此,短线炒作是非常多的,一般投资者很难抵挡市场诱惑。而如何抵挡诱惑?还是要回归本分,坚守在合理的能力圈内。

但斌认为,好的公司凭常识是可以看出来的,并非特别难,只是看是否真正用心关注这些好公司。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