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域蓄势待发 密集谋划新增长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26日08:29分类:财经导读

新华财经北京7月26日电 从5月底至今的近两个月内,已有来自河北、广东、四川、上海、山东等13个省(区、市)的30位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在内的负责人在国新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集中亮相,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东北部、中西部等区域均有代表省份参加。这些省份纷纷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划出重点,干货满满。一幅新的区域经济热力图正在浮现,抢抓新机遇、谋划新的增长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去产能谋转型……一连串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热词,正在激发燕赵大地新的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五年。雄安新区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各类资源加速汇聚。据悉,今年雄安新区还要推进共计67个既定重点项目和20个配套服务及企业类一般性项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有14家央企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央企在雄安新区正在建设的项目149个,计划投资总额339亿元。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现在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表示,将把雄安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体制机制的新高地。“目前,京雄高铁正在建设之中,明年通车。我们还在谋划连接北京地铁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机场快线。”

在上海和浙江,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和一体化的区域之一。

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虹桥商务区三个重点区域。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浙江也在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民营企业、数字经济、跨境电商都已成为浙江闪亮的“名片”,也成为浙江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

立定时代潮头、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的广东,也开启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集中力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更大力度补上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短板。据介绍,广东将率先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工业互联网,还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会加快5G网络建设,今年在深圳很快会布局商业化基站来推动5G的发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说。

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生产总值已达7.65万亿元的山东正在探索新动能、谋求高质量发展上集中发力。“在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设上,我们打出了三套'组合拳’。”

山东省省长龚正透露,最近推进青岛港和威海港实质性整合,正在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

中部崛起也给湖北、湖南带来新的机遇。从40年前武汉邮科院的一根光纤起步,到如今汇聚中国信科、华为、小米等2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光谷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仅光线光纤就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讲起光谷诞生的故事。光谷的发展正是湖北科技创新的缩影,在荆楚大地上,湖北正加快推进科教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变。

“开放是湖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湖南发展的潜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说,湖南深处内陆,但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都非常近,开放发展潜力巨大。将积极承接沿海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不断提升湖南对外开放水平。此外,还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存量、拓增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扶持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地处东北沿海的老工业基地辽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企改革、加快发展新动能、推进对外开放,迸发新的活力。四川、甘肃等内陆地区,也在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提升开放能级,打造内陆开放和创新的高地。

业内专家指出,地区发展各有侧重,总体来看,抓住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快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开放能级打造开放平台,成为很多地区的重点。一幅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热力图正在徐徐展开,从中可以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也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路径逐渐清晰,我国区域发展已从过去的单个区域发展,转向推进多区域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合作,通过促进要素有序流通,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从我国总体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纾解非首都功能,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重在一体化和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内地与港澳的互联互通。王福强指出,“跨区域”协调是区域战略最明显的特征,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有利于推动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经济参考报)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