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港通成交规模均经历明显增长 北向资金更偏好白马股

证券日报2019年06月13日09:10分类:市场动态

见习记者 刘伟杰 

自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双向资金不断加快流动。据本报记者统计,过去四年来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有近15万亿元交易额,仅2018年全年北向、南向成交资金规模便达到7.5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66%,其中包含的北向资金与南向资金成交规模分别达4.7万亿元与2.8万亿元,均经历了明显增长。今年以来,沪深港通北向、南向资金流通规模已达5.5万亿元,同样超过去年同期规模。

“总体而言,沪深港通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加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通过引入更多流动性,一方面能提升两地证券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两地实体经济注入更多融通资金。”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投资额度已不构成对两地市场的实质性限制,两地投资者可以在竞争和合作较为充分的互联互通市场中进行投资交易。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毋庸置疑,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不仅加强了沪港、深港两地资本市场联系,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实质性步伐。另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在得到全球投资者更加关注的同时,也能促进A股市场各方面制度改革,还可以充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催化剂”。

沪港通和深港通相对于QFII和RQFII在投资者准入资格、投资范围、资金来源地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是境外资本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补充。陶金表示,从A股境外投资者身份来看,QFII主要是长期机构投资者,而参与沪股通与深股通的境外投资者既有机构,也有散户,更有国际游资,较难识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通道的外资在进入A股市场后,所产生的市场信号是不同的。经由沪深港通渠道的“北向资金”规模及变化,能反映出普通国际资本的动向,而经由QFII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及变化,更能代表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市场信号。

此外,从持股行业分布情况来看,东北证券战略策划部分析师杨丰强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向资金主要布局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非银金融、银行等行业,对白马股的偏好十分明显,而南向资金更倾向于投资银行和地产等行业。

针对跨境监管合作,郭晓蓓表示,沪深港通在吸引境外资金的同时,也为跨境市场监管带来了考验。为进一步防控跨境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内地、香港和全球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沪港通北向看穿机制于2018年9月26日正式上线,并启动基于投资者识别码的北向交易申报前端控制功能,对不符合要求的交易申报进行拒单。

郭晓蓓认为,北向看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上交所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完善跨境监管合作机制,打击跨境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A股市场稳定运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