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最强音的思考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05日14:48分类:三板

本周,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传来的深化新三板改革最强音吸引了市场众多目光也引发了市场热烈的讨论。

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前一篇文章以及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分析,写点对改革最强音背后的一些个人思考。

同一天同一个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副总经理隋强三位领导密集喊话要推进新三板深化改革,这在新三板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从正面来看,一是共同公开发出新三板深化改革的最强音,二是向市场及时释放新三板的改革良好预期,三是向市场传递新三板向好的宝贵信心,四是稳定市场的军心和队伍。

但从侧面也反映了新三板市场当前遇见的严峻问题和严酷现状,已经到了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时刻了。至于这次公开的集体喊话,应该可以暂时缓解新三板当前市场焦虑的心情,但要真正完成市场信心的复苏,完全取决于喊话内容的落地速度和力度,市场对此拭目以待、翘首以盼。

如果把新三板这6年半的发展历程当成一座山峰来讲,2013年是山脚,2014年是山腰,2015年是山顶,完成了新三板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上升期,2016年触顶开始下行,之后迎来了一个持续下行期,当前已经来到了低谷期。

具体表现在:新三板流动性严重困乏,做市指数持续下行,定价能力不足,融资困难,退出受阻,头部优质企业涌现摘牌潮,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 券商挂牌、研究和做市团队大面积撤退,媒体关注度急剧下降。

这些问题根源只有一个就是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流动性是所有市场的根本和基础,没有流动性其他一切都是无米之炊。没有市场流动性,就必定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市场反应:首先,直接表现为二级市场交易惨淡;其次,影响交易所的三大功能中的定价功能,没有充分的交易就无法产生有效的定价;其三,影响退出功能,没有交易就谈不上正常退出;其四,影响融资功能,没合理定价和正常退出让资金望而却步;其五,导致新三板市场信心不断流失;其六,倒逼新三板优质企业不断离失;其七,破坏了新三板市场的良性生态,让新三板陷入恶性循环泥滩难以自拔。

但我相信,相对未来整个新三板的发展长河,当前的困难只是成长过程中必须遇到的坎坷和挫折,只是发展过程中的成长痛。

个人认为,新三板确实一直在改革的路上,只不过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没有市场期望的快和大,同时主要是存量改革,增量改革很少,所以也无法跟上市场急剧变化的脚步。存量改革对市场起到的只是亡羊补牢或者锦上添花的功能,增量改革才能对市场起到雪中送炭的功效,当然存量改革是增量改革的基础,这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新三板只要改革,就都是好时机,而且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越全越好。

新三板最重要的改革举措肯定就是增量改革,而且改革方向就是证监会阎庆民副主席和股转公司徐明总经理在演讲中都提到的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研究引入更具竞争性的发行制度和更高效的交易机制,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增加投资者数量,丰富投资者类型。

而且徐明总还在演讲中明确指出“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新三板开展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倾听企业和投资者呼声,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研拟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总体方案,待履行有关程序后,相关改革举措将陆续出台”。

我相信这个总体方案是切合市场的、全面有效的、系统性的,所以只希望这个总体方案能尽快尽早落地,并建议不要单兵突击式的单个措施落地,希望是一揽子方案同步落地,形成政策的共振效果。

徐明总在演讲中也明确了新三板与沪深市场同属于公开市场、场内市场、独立市场,但新三板市场人士更关心和渴望的是新三板成为一个有效市场、成功市场。

新三板现实很骨感,但未来会很丰满。(作者周运南)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请标注本文来源与作者署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