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债市节前交投谨慎 一季度期现券或仍有上行动力

新华财经2019年02月01日11:53分类: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2月1日电(王菁)债市早间观望情绪较浓,现券收益率基本持稳,国债期货窄幅震荡未有明显趋势突破;本周以来,现券收益率周初冲高上日回落,国债期货整体呈现上行走势。市场观点称,基本面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近期财政部指导地方债发行价格,释放部分机构对于国债的需求,资金面上在央行的呵护之下,流动性整体平稳。海外市场上,IMF下调2019年及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目标,美联储则大概率将结束加息进程。整体来看,一季度内债券期现券仍有上行动力。

银行间现券收益率早间波动甚微且交投清淡,10年国开活跃券收益率持稳在上日跌落的水平,报3.61%微跌0.75bp,最新成交净价103.37。国债期货10年主力T1903本周目前累计上行近0.5%,周一和周三有两波较明显拉升,午盘收报98.035跌0.02%,盘初震荡而后走平。

一级市场,2月1日-3日均无利率债发行。新华财经统计数据显示,1月共发行1700亿元共11只国债、4179.66亿元共95期地方政府债,以及4320亿元共67期政策性金融债,利率债1月供给超1万亿。

具体来看,1月发行的地方债以新增债为主,总量超过360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为1400多亿元。1月31日披露的发行信息显示,除浙江外,其余6地发行的均为新增一般债券。同时,部分借新还旧债券在1月提前发行,其中一般债借新还旧358.9亿元,专项债借新还旧133.2亿元,合计约500亿元。

按品种来看,在1月的新增专项债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土地储备专项债和棚改专项债。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这两部分专项债对应的项目投资并不会计入基建投资中。而其他计入基建投资的专项债品种,包括收费公路、水利、园林等专项债的总占比不足25%。

分析人士指出,一般债在发行时面临的限制较少,资金腾挪空间更大,发行难度也相对更低,因而1月新增一般债的发行进度快于新增专项债。此外,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要优先用于偿还拖欠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发债或其他金融工具置换存量债务节省的利息支出要全部用于清欠。

公开市场,央行继续维稳跨节资金面,早间公告为对冲现金投放、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70%,与上次持平,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净投放800亿元。最近三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180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14800亿元,同期有172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39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故央行从公开市场操作渠道实现净回笼6300亿元。不过,1月央行分两步实施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5万亿元。

本周市场资金面平稳偏松,货币市场利率总体波动不大。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长假前备付工作收尾,资金面平稳跨节已无悬念。隔夜shibor报2.1000%,下跌13.8个基点;7天shibor报2.7220%,下跌3.4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9000%,与之前持平。

基本面上,早间公布的中国1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8.3%,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且低于预期值与前值的49.6%和49.7%,已连续两个月位于枯荣线之下。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称,1月以基建为代表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尚未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内需猛烈收缩,但中美贸易磋商进展积极,外需转向积极,成为一大亮点。企业去库存意愿增强,产出走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财政和货币政策或将加码、加速发力,但稳杠杆、强监管的基调未变。

华泰宏观李超称,预计2019年名义GDP增速大概率延续回落,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相关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码。财政政策预计将更为积极,今年减税降费总规模或超1.3万亿,赤字率提高至2.8%。货币政策预计将会出现向稳增长切换的过程,逐渐转向稳健略宽松,预计全年3-4次降准,未来全面降息可期,可能在二季度降低政策利率10BP。上半年看好利率债表现,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在3%,底部为2.8%。

长江证券观点也表示,中期来看,当前银行与投资者对部分资质偏弱机构的规避心态仍在,同时经济趋弱的大环境下,企业盈利增速下滑,资质尚可的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也不足。“宽信用”政策见效的时滞可能会更长些,当前经济下行势头未能缓解,工业品价格的下滑将与需求疲弱形成共振,带动名义GDP预期持续下修,整体上仍有利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

编辑:史可

免责声明:
新华财经为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运营的金融信息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进行投资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