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动力实控人拟增持多重机遇推动业绩增长

证券日报2018年07月10日09:39分类:上市公司

见习记者 殷高峰

作为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最核心的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的生产制造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航发动力在不久前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入摩有助于我们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是对我们价值的一种认可。” 航发动力副总经理兼董秘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航发动力将紧抓“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而基于对航发动力发展前景的认可,航发动力实控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也于7月2日增持公司230万股,并计划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增持总金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此次增持是中国航发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增持彰显价值认可

资料显示,航发动力是中国航发发动机整机资产上市平台,经过多次资产重组,集团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企业已大部分完成注入。作为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整机供应商,航发动力承担了国内重点军用在役和在研发动机型号的整机研制任务。实际控制人中国航发下辖七家航空发动机核心科研院所,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最重要的研发力量,与航发动力形成密切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关系。

在国海证券看来,航发动力作为国内唯一的生产制造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全种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在我国承担着航空发动机建设的重任。中国航发对公司股票的增持,进一步显现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航空发动机的军用和民用两个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有非常大的需求。”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军民共用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公司作为掌握航发核心技术的研制方有望成为高端制造的引领者,未来在军民品市场将不断推进。

“国内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都对航空发动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这个市场过去长期没能爆发释放出来,主要是一些关键技术难关没有突破。” 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如今,随着两机重大专项的推进,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国海证券分析认为,预计航发动力2018年至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01亿元、15.52亿元及19.58亿元。

战略机遇来临

作为飞机的“心脏”,每年中国从空客和波音公司引进的商用飞机上,都需要装载更多数量的发动机,而这些发动机,基本由世界三大发动机供应商GE、罗·罗和普惠供应,即由这三家英美企业垄断。

“这是一个壁垒行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大多严禁向国外转让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发动机这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应用有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基于此,“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突破“两机”关键技术,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品研制,初步建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2017年是两机专项深化实施的重要一年,航发动力研发支出为4.2亿元,同比增长27%。

王洪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国航发目前已经制定了“12345”战略体系:“一个主业”即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两大市场”即拓展军用、民用市场,“三大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发展战略,“四个坚持”即坚持自主研发、坚持军民融合、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强化党建,“五大工程”即推进AEOS体系、成本工程、瘦身健体、核心能力、“铸心”工程。

王洪雷说,两大市场是发展一个主业所要抢占的高地,目的是要实现军用航空发动机完全自主保障,国产大飞机早日装上“中国心”。军民两大市场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军用技术能够转化服务于民用领域,民用技术和资本能够反哺军用技术的发展。三大战略为占领两个市场提供了路径,四个坚持告诉了我们怎么走,五大工程是落实战略目标的关键。

“航发动力将紧抓国家和集团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更好的回报,给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王洪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