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落地4个月表现盘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5月16日17:39分类:三板

作者 周运南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正式推出分层、交易和信披的“新三板改革组合三拳”,今年1月15日改革后的交易制度正式实施,本周二正好落地满4个月。

回顾这4个月,新三板二级市场的4个表现:

做市指数每况日下:做市指数899002在2017年12月22日为987.87点,今年1月15日为972.35点,4月19日盘中跌破900点,5月16日收盘874.56点,而且还暂时看不到止跌的迹象。

市场交易越发冷清:全市场11300多家挂牌企业总市值4万多亿,在2017年12月27日和28日两交易日受“改革组合三拳”的利好影响,当日总成交金额连续创纪录地突破20亿大关,但元旦之后又回落到8亿元以下,特别是今年春节后基本在5亿以下,进入4月后更是徘徊在4亿以下,新三板流动性困境非但没缓解反而更差了。

个股单价屡破底线:2018年2月22日基础做市企业ST光慧(834564)停牌十个月后复牌,以1.16开盘,盘中最低成交价竟然探至0.01这个最低极限价,当天最终收盘价0.23元,跌幅80.51%。4月17日复牌的基础层做市企业宣爱智能430196,开盘5分钟总共才成交17000股,价格就从停牌前的1.09元直接被砸到0.04元,最大跌幅96.33%。

盘后协议成交高于做市和集合竞价:推出盘后协议转让三个月来,基本每个交易日的盘后协议转让成交总额都高于盘中做市转让和盘中集合竞价两者之和。据统计资料显示,自从盘后协议落地以来,盘后协议转让成交的总金额占整个新三板市场交易总额的比例超过67%。

同时我认为,新交易制度改革落地4个月有五大积极方面:

一是集合竞价让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逐渐回归“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本源;

二是集合竞价与做市转让一起,让新三板二级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公允性;

三是集合竞价和做市尾盘15分钟均价为收盘价的新规让股价操纵成本更高更难;

四是集合竞价让众多原协议转让的中介股老千股等市值维持股的价格迅速回归真实,保护了更多的对新三板交易不熟的投资者;

五是盘后协议转让的推出,有效解决了做市交易无法进行大宗交易的致命弱点,也回避了原协议转让“手拉手”交易产生的乌龙。

但也存在着两大明显不足:

一是创新层全天集合竞价交易五次,基础层全天集合竞价交易一次,在交易连续性上有明显不足;

二是在当前二级市场流动性困境面前,集合竞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投资者的交易欲望以及成交的可能性。

个人六大改进建议:

一是希望管理层能站在交易者角度,给券商规定一个统一的新三板交易功能块,为投资者交易提供更多便利;

二是集合竞价行情显示有待改进,建议新三板的集合竞价股票,不管一栏三栏只要一有报价就应当跳出盘面反映出来,而不像现在的只有点开单个股票才能看到;

三是关闭现在集合竞价行情显示中的虚拟涨跌幅的显示;

四是希望交易软件中15:30所显示的盘后协议大宗价格和数量必须按笔分开,同时必须显示真实的大宗交易价格,而不是现在的用收盘价来显示,因为大宗价格往往与收盘有较大出入,以免造成市场误解;

五是有些股票有时候会在15:30显示当天大宗,但有些股票有时候却不会,同一只股票也出现昨天显示而今天不显示的情况;

六是股转官网原来市场数据中交易行情一栏,是用于及时显示协议转让交易双方营业部信息的,希望能够用来继续显示集合竞价成交双方的相关信息,方便投资者查询和了解,这也是本周我在股转信息部关于官网改进五大建议的一条。

本月下旬,继交易和信披后的最后一项,分层改革也即将落地,将真正检验“改革三拳组合”的成色。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