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基金为什么没赚钱?”

证券日报2018年04月23日09:56分类:基金

近日,频频有投资者问笔者:“我买基金为什么不赚钱?”

是因为国内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不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

Wind数据显示,2017年有近九成基金产品获得正收益,基金公司合计为基民贡献5453亿元利润。截至2018年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2.17万亿元,基金产品近5000只,基金资管机构128家,普惠了全国的6亿基民,累计实现盈利超过2万亿元。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公募基金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可观回报,自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到2017年年底,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5个百分点。

根据《证券日报》发布的《公募20年赢在哪里?》报告显示,在2002年-2017年这16年的时间里,除2006年、2009年、2011年、2014年和2016年这5年内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略低于同期上证综指涨幅外,其余11年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跑赢上证综指的涨幅。投资者在任一时点买入一只偏股型基金,持有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为60.53%,持有一年能有68.87%的概率获得正收益,当持有时间达到2年—3年,胜利显著提升至75.51%—77.29%。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自基金业协会的另一组数据显示,赚了超过100%的个人基金投资者只有2.2%,亏损小于30%的是23%,亏损大于30%的占比为22.3%,赚钱的投资者仅有3成。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个人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不了解、不理解是其根本,主要表现在对买卖基金存有两大误区:

其一,投资基金当作炒股。追涨杀跌是投资股票中的大忌,同样,高买低卖也是投资基金中的大忌。不少个人投资者往往在市场“火热”时受羊群效应影响,盲目地买基金。这种情况多在牛市中表现明显。比如市场火热的2007年,只要是基金产品就盲目跟随,甚至还搞不清楚该基金产品是投资国内还是海外股市,当年第一批“出海”的QDII基金产品就深套了一批投资者。

其二,购买基金产品未能长期有计划的稳定投资,而是进行了短炒。中国基金业协会曾做过一项调研,国内基民持有单只基金的平均时间较短,接近45%的基民持有单只基金的时间不超过1年;而美国一项调研显示,72%的美国人,投资基金的首要财务目标是“退休”,他们更倾向于将投资基金视为“养老基金”。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从个人投资者来说,只有自己端正投资态度,加强基金基础知识,调整投资基金心态;而从基金公司及各相关部门,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且从监管到各基金公司来看,均通过不同的形式及角度越来越重视投资者教育。

对于第二个问题,日前,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之后,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尤其引起市场关注的是,公募基金列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将在2019年5月份对接个人账户,助力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开展有益探索。目前,公募基金备战养老金第三支柱正全力以赴。已有42只养老目标基金上报,分别来自于21家基金公司,其中汇添富基金上报了4只,而国泰、华夏、南方、易方达基金也上报了3只,可见,大中型基金公司占据主力军。

从国外经验看,养老型公募基金是个人养老产品的主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本土化设计,国内养老目标基金也将为老百姓提供“看得懂、看得透”切实有效的养老金投资工具。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