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4月20日17:01分类:上市公司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成立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伊泰集团,30年间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成为最大的地方煤炭民营企业。近年来,伊泰集团立足主业、创新壮大,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资源整合实现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含煤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0%。

经历了粗放式开采时期,自鄂尔多斯市2005年提出《鄂尔多斯市地方煤矿提高回采率三年攻坚战实施意见》起,伊泰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和煤矿技术改造,将原有27座矿井和其他企业的6座矿井整合并技术改造为13座综合机械化开采煤矿。

“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由510万吨/年提高到2065万吨/年,煤矿单井设计生产能力由18.89万吨/年提高到158.84万吨/年”,亮眼成绩单上,煤炭生产实现了安全高效集约化,传统落后的房柱式炮采工艺被综合机械化长壁开采所替代,机电一体化装运系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产业结束“黄金十年”发展期,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伊泰集团先后关停了年产150万吨以下的6处矿井,形成了以红庆河、酸刺沟和塔拉壕培现代化大型矿井为核心的煤炭产业格局,7座先进产能矿井总产能达到4870万吨,先进产能矿井占生产矿井数量的70%,先进矿井产量占比超过95%。

创新驱动领跑煤间接液化领域

为提升煤炭产业层次和保卫国家能源安全,伊泰开始对“煤制油”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研发,参与研发技术通过了科技部863专家组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验收,并控股了拥有该技术的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

据了解,伊泰“煤制油”示范项目采用的是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即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出的柴油可直接加入到车辆中,尾气排放无氮氧化物且无硫、低碳,符合欧洲V号标准,而且用于汽车要比普通柴油节油8%至12%。该柴油也可作为调和油,使普通柴油变为优质柴油,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燃料。

在煤炭间接液化制油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成果中,伊泰拥有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55件,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大奖。

2017年,在连续十年成功运行16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伊泰建成 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3个月内达到满负荷运行。伊泰集团转型升级再迈重大步伐。

为实现产业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伊泰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成立研发机构,围绕伊泰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加大特种蜡、高档溶剂油、α烯烃、新型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实现煤炭从基础原料到清洁燃料、再到精细化学品、最后到功能材料的转化,逐步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

工业示范厂建设项目形成了成套的产业化技术,新技术开发和相关派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向产业界提供了先进技术、人才,伊泰多措并举有效促进了煤间接液化的产业化及技术附加值提升,带动了内蒙古和全国煤化工领域的快速发展。

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发展生态已成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识。也正是对生态保护的深刻理解,伊泰集团早已落子生态建设。

伊泰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张东海表示,近年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炭市场需求持续萎缩,集团公司坚持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

2010年,为响应鄂尔多斯市政府关于煤炭企业每生产10吨煤,捐植一棵节能减碳树,营造10万亩碳汇林的号召,伊泰出资3300多万元建设碳汇林,在杭锦旗境内利用公司原有甘草基地打造了赛音台、西北沟、桃日木3个碳汇林基地。

2011年,为改变杭锦旗牧区沙化严重的状况,伊泰又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征用50万亩沙地用于碳汇林建设。

截至2016年底,伊泰已累计投资达3.7亿元用于碳汇林建设项目,累计种植灌木(沙柳、柠条等)37万余亩,约2800万株。

伊泰北牧田园公司副经理袁文光介绍说,碳汇林项目,在有效吸附二氧化碳,为公司煤化工项目提供碳汇保障的同时,也为鄂尔多斯西部搭建了绿色生态屏障。

袁文光认为,发展碳汇林项目,要有长远的眼光。碳汇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成熟后,不仅能抵减一定量的碳排放,而且还有望借助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通过碳汇交易获取收益。(文/侯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