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大跃进工程后遗症暴露:集邮终成集雷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4月08日11:04分类:三板

作者 周运南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2016年我曾在文章中总结了新三板的“三大任性”现象:任性停牌、任性做市转协议、任性摘牌,近期我又总结了新三板的“三大跃进”现象:挂牌大跃进、IPO大跃进、摘牌大跃进。现在针对新三板IPO大跃进带来的后遗症写点个人分析。

IPO大跃进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37家新三板公司公告上市辅导,2016年宣布上市辅导的新三板企业增长到223家, 2017年更是高达363家新三板公司公告上市辅导。我还记得当时的新三板在IPO集邮概念炒作下,只要上一年净利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个个都对外宣称自己要去IPO,有的还正式启动了IPO程序,甚至少数亏损的挂牌企业也公告申请上市辅导。

IPO大撤回

2016年和2017年新三板IPO大跃进的后遗症在2018年开始爆发,今年元旦以来特别是春节后新三板IPO企业出现“撤回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近70家企业选择撤回IPO申请,新三板企业高达31家,已经远高于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的13家,其中在3月份宣布撤回的新三板企业就多达17家,而且这个“撤回潮”数据正在不断放大。

IPO大暴跌

这31家撤回IPO申请的新三板企业,只要复牌没有交易的,个个都无法躲过暴跌的厄运,新三板集邮者承受着集邮失败所带来的在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上的巨大损失。

1月3日,华灿电讯830771终止IPO后复盘,当日收盘暴跌68.36%。

3月6日,博汇股份831213主动撤回材料后复牌,开盘暴跌78%。

3月9日,奥迪威832491在撤回IPO后复牌,当日收盘暴跌67.23%。

3月30日,英派瑞430555主动终止IPO后复牌,当日盘中最大暴跌58.33%。

大撤回原因

个人认为当前涌现的新三板“IPO撤回潮”实际就是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期间新三板企业IPO大跃进留下的后遗症,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众多的新三板企业对IPO上市机会盲目乐观,对企业自身质地盲目自信,对上市困难准备不足,对政策变化估计不足等原因综合造成的。特别是在今年2月下旬,证监会明确指出了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允许借壳以及在被并购时重点核查,以及3月下旬流传出来的最新IPO窗口指导标准“最近三年扣非后净利不低于1亿,主板当年不低于8000万元,中小创板当年不低于5000万元”。这两则消息是近期新三板“IPO撤回潮”拟摘牌企业最主要的诱因。

集邮成集雷

新三板IPO“集邮”概念从2015年底开始,在2016年下半年步入高潮,特别是在2016年9月9日证监会推出IPO扶贫意见后,借助于扶贫概念新三板集邮概念被疯狂炒作至颠峰。当前的IPO撤回潮已经充分证明了集邮概念是个伪概念,是个失败的投资策略,投资者之前绝部大分集的邮都变成了当前集的雷,一个个在账户中逐渐炸响。新形势下,IPO“集邮”式投资还是继续行不通,只能睁大双眼,按照当前IPO审核要求精选个股。

IPO独木桥

新三板IPO通道的收窄,A股IPO依旧是座独木桥,新三板企业应当及时认清当前IPO的现状和形势,实事求是地做好自己的资本巿场规划,并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规划来决定是未来继续国内A股ipo或海外巿场ipo或被并购或者在新三板等待绽放。

大撤回投资机会

“三年扣非后净利不低于1亿,主板当年不低于8000万元,中小创板当年不低于5000万元”最新IPO窗口隐形红线下,大量的新三板IPO企业不得已选择主动撤回。个人认为如果企业本次终止IPO仅仅是因为离最新IPO窗口指标只有很小的差距,等待今年的新增数据后就可以满足,又可能很快重启IPO的,可能会是一个好的抄底投资机会。但如果是因为存在管理不规范、业绩不真实,或者是业绩下滑而撤材料,投资者就要谨慎,而且最好远离。判断是危还是机,需要投资者自己综合企业的公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

回归价值投资

个人认为,相对于A股,作为一个拥有11500多家挂牌企业的公开巿场,新三板是一个价值投资真实的大标的池,会有更多的更好的价值投资机会。作为新三板职业投资者的我来讲,当前新三板的投资策略就是“一主两辅”,即以价值投资为主线,以业绩高且稳定的新三板蓝筹股以及业绩持续高成长的“小而美”企业为两辅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读者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