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油气体制“破”与“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1月17日12:14分类:行业掘金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刘小云)2017年中国油气体制改革大幕拉开,随着《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统领性文件的出台,油气行业全产业链的改革正在提速。能源领域专家在16日举办的“2018中国能源周”上探讨油气体制改革如何破解阻力、突出重围,从而解决我国油气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游:全面推进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

加快推动油气上游改革,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对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油气上游改革应该作为整个油气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游市场会全面放开,为提高国家资源的保障能力做出贡献。

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所有矿业权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严格限制协议出让,所有矿产资源包括油气资源在内都要实行有偿使用。

页岩气和煤层气分别在2017年8月和11月落下探矿权出让首槌,这是对勘探开采体制改革的探索、对勘探主体多元化的尝试以及对转让机制的严格约束。2017年12月初,新疆再次出让5个矿权区块。矿权出让,是在不断探索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新体制机制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

但目前中标企业仍面临资源风险、工程风险和效益风险,可能会影响未来矿权出让和上游资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张大伟认为,要以完善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为重点,推进油气上游改革,建议政府层面落实资源储量,明确出让标的物,并严格限制油气探矿权协议出让。

中游:朝竞争性、独立性方向发展

油气管网是衔接油气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着眼国内,油气管网在互连互通、成本监审、第三方开放等方面仍存在难题,是未来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执行所长白俊指出,目前三大石油公司的管网系统自成一体,不轻易向对方开放。同时,天然气产业链交叉补贴、输售不分等问题,导致成本监审和定价困难。

此外,油气管网还存在第三方难以公平进入,垄断格局未破、输配环节层级过多,收费过高和储气调峰设施缺乏影响供气安全等问题,这些都是中游管网发展掣肘。 ;

白俊认为,破解管网改革难题的理想方案是实现管网完全独立运行,管道公司只提供储输服务,不受上下游企业控制,并且多家管道公司并存。“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但实施的难度也很大。”

尽管中游管网改革面临重重阻力,但从国家自2017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以及配气价格监管的政策来看,中游改革向竞争性、独立性方向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下游:民营炼企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炼油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专家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环保压力增大、行业格局逐步转变、炼油产能继续过剩等严苛行业环境下,炼油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对于民营炼企而言,转型势在必行。

尽管目前以“两桶油”为首的炼化产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从2017年开始,地方炼厂不断壮大并崛起。16家山东地炼企业联合出资,优化重组,成立了注册资本达900亿元人民币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大集团的成立对原油综合利用将起到积极作用,未来炼化一体化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地方炼厂炼化能力迅速崛起,但其在运输、销售等方面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品油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家指出,对于民营炼厂,不仅要落实国家环保和安全要求,还要提高自身有效发展。最务实的方向就是在落后产能淘汰、税费缴纳及原油使用方面严守底线,同时扩大和优化炼油能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