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可转债发行遇阻 公司债发行额同比增幅超七成

证券日报2017年11月15日09:28分类:市场动态

记者 吕江涛 

今年以来,在传统的经纪业务收入普遍下滑、增发配股等融资手段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券商纷纷加足马力发债融资补充资本金。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券商的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激增75%。

除此之外,不少上市券商还把目光投向了可转债。今年以来,已有国金证券、长江证券、中原证券和太平洋证券4家券商公告了可转债发行预案,规模共计162亿元。不过,在新规实施之后,券商的可转债发行似乎并不顺利。11月13日晚间,据证监会官网公布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7年第40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中原证券的可转债遭暂缓表决。

8家上市券商新增借款同比大增

昨日,广发证券分别公布了2017年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第七期和第八期的发行结果,发行规模分别为22亿元和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广发证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813.53亿元,借款余额为1,586.03 亿元。而截至2017年8月31日,公司借款余额为1,769.2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金额183.24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2.52%,超过20%。

根据《公司债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公司债券日常监管问答(五)》等规定,券商需要对新增借款情况进行披露。今年以来,已经有8家上市券商发布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20%”的公告。而去年全年,仅有3家上市券商发布类似公告。早在今年5月初,中国银河就发布了新增借款情况公告。随后,包括申万宏源、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华安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都陆续披露相关新增借款情况公告,其中超净资产比例最大的是光大证券。截至10月31日,该公司有新增借款486.37亿元,占去年末净资产的45.21%。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市场共发行公司债9731.7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62%,但是证券公司的债券发行额却同比激增75%。今年以来,证券公司通过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的发债规模合计就达到了5717亿元。

据记者统计,在新增借款来源方面,大多券商则偏爱债务融资工具和收益凭证等其他借款形式,较少使用银行贷款渠道。而事实上,在今年整个资本市场公司债发行规模出现萎缩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的债券融资却不降反增,彰显券商颇为“缺血”的现状。

对于券商今年为何密集发债“补血”,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大量流出,另一方面是投资与筹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也不足以支撑前者的流出。以招商证券为例,该公司在近期给投资者的回复中指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171.33亿元,是因购置金融资产及融出资金净现金流出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52.59亿元,因投资支付净现金流出增加。

可转债重获青睐4家券商拟发行162亿元

今年以来,除了公司债,可转债也因为受到政策鼓励、转股后可补充净资本等原因受到青睐。今年2月份,再融资监管新规公布,新规要求上市公司非公开增发必须间隔18个月,并且融资额不能超过市值的20%。相比之下,可转债没有此类限制,而转股后又可以补充资本金,使得上市券商转而青睐可转债。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国金证券、长江证券、中原证券和太平洋证券4家券商公告了可转债发行预案,规模共计1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券商开始转向可转债,但每单可转债的发行规模普遍较小。比如,今年以来公告可转债发行计划的4家券商中,国金证券的发行规模最大,但仅为68亿元。长江证券、中原证券和太平洋证券的发行规模分别为50亿元、27亿元和17亿元。

虽然这四家上市券商拟发行可转债的规模都不大,但进展却并不快。近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追问太平洋证券可转债的发行进展,公司表示,公司本次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尚需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实施。

另一家上市券商中原证券的可转债发行预案在11月13日的证监会第40次发审委会议上会审议。不过,中原证券的可转债申请却遭暂缓表决。证监会并未对外公布中原证券可转债被暂缓表决的原因。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