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中国公司治理现实困境的分析框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21日16:28分类:上市公司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10月21日,首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学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发表主题演讲。

DSC0303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发表主题演讲。中国金融信息网 姜楠 摄

郑志刚说,公司治理现实困境是经过长期问题积累的,到2015年,在制度上出现了各种的乱象和怪象。他提出三个逻辑框架,相互独立和相互交叉的逻辑主线。

进入2015年以后,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新的时代,进入到分散股权时代。

第一,2005到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股票全流通使公司控制权转让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第二,权利保护的事实改善和风险分担的意识加强,使得原控股股东倾向于选择股权分散的股权结构,主要控股股东纷纷减持。

另外两个是外因,从2011年以来,监管机构大力推动促进险资入市的举措,特别是2003年险资的门槛继续降低,有不断的险资举牌,加速了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证券化的过程。

同时,正在开展的吸引民企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典型特征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进一步稀释原有相对集中的国有控股股东的股权。

他说,万科不仅仅是股权之争,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股权分散时代。

金字塔式控股结构的盛行。而全球大企业中最重要的代理问题已经转为如何限制控股股东剥削小股东,这些对中国并不一定完全适应。

大量的文献表明,它会形成一种隧道挖掘,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市公司是控股母公司的提款机,由母公司享受好处,风险由分公司、子公司承担。

郑志刚指出,公司大股东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治理问题,而是炒作的问题。对于分散的股东来讲,他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打探消息。为什么股东不去做价值投资呢?金字塔控股结构下的实际控制人的资本运作偏好进一步加剧了小股东的投机心理。

那内部人是什么情况呢?他说,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但是内部问题没有解决好,而且在公司的垂直代理问题上显得更加的复杂。

为了提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整体的研究和教学质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年会。中国金融信息网为年会战略合作媒体。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