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多家银行压缩非标增量 同业空转套利空间望收窄

多家银行压缩非标增量 同业空转套利空间望收窄

证券日报2017年05月02日09:09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认为,同业存单监管趋紧与同业存单发行趋缓将利好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今年3月底至4月12日,短短两周时间里,银监会密集出台了7个文件,其中,有多个文件剑指“同业存单”。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未来同业存单监管收紧将是大概率事件。而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的非标业务也同样受到影响,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压缩新增非标资产规模。

剑指同业存单打击同业套利

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们已经在压缩新增非标资产的规模。银行的非标业务包括理财和同业两个‘资金来源’,银行表外理财于今年一季度正式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广义信贷指标范围之后,银行的理财业务相对比较规范,在此背景下,同业就成为目前银行非标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压缩新增非标资产的规模也反过来会影响我们的同业业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多家股份制银行对非标业务的要求更加严格,对项目的审批不再像过去那么宽松,总体上有意控制非标资产的新增规模。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有银行开始压缩新增非标规模,这本身是打击同业套利的结果。在严禁银行发同业存单进行套利的背景下,银行的同业负债规模会受到控制,银行表内的资金会减少,进而使得银行配非标的资金也会减少,同时,在套利链条上,非银行机构配非标也会受影响。另外,监管层有协调监管的倾向,即严禁资管产品多层嵌套,银行可能会为接下来的监管提前做准备,这也会使得银行做通道配非标的规模受到抑制,因此,银行的表内非标资产肯定会被压缩。

当然,对于同业存单来说,李奇霖表示,短期内,监管政策频出或加速同业存单发行的井喷式增长,大多数机构会将手中存续的非标项目,在银监会加紧制定的多项政策落地前,突击集中上报,并实现放款。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银监会今年3月底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简称“46号文”)中,要求商业银行应当自查“是否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委外投资、债市投资,导致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隐患;延长资金链条,使得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46号文提出,要以银行业自查与监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顿,并要求2017年6月12日前报送自查报告、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或问责。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表示,当前银行业可能猜测监管会对同业存单新老划断处理,因此在具体监管政策落地前,银行依然存在做大同业存单基数的冲动。但在“去杠杆”大背景下,同业存单发行缩量将是长期趋势。

同业业务存在风险隐患

2014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简称“127号文”),可以看成是同业业务规范和整顿的标志性文件。“127号文”规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如同业拆借、同业存/借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不得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或许是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当时刚推出不久、本质上也属于同业资金融通的同业存单并未纳入同业融入资金范围,这也为后续同业存单爆发式增长埋下了伏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业存单作为同业中新发展的业务,在银行间资金来源多元竞争以及跨界竞争等多因素的作用下,中小银行从过去缓慢的吸储再发放贷款的传统模式转向便捷的同业市场,依靠同业负债实现业务的扩张,但却存在很大风险隐患。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近几年,以同业存单和理财为标志的同业业务大行其道,成为很多非标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也包括去年委外债券投资。同业业务之所以一直受机构从业者的追捧,在于其资金成本低,占用风险资本比例小,同时,不占用传统贷款指标的豁免性能使其备受青睐。

该人士表示,同业业务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同业业务可以给异地项目融资,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分行或城商行,只能通过同业业务去做发达地区的项目,所以限制同业,等于限制银行跨地区做外地融资。因此,限制同业对不发达地区的银行或分行的影响最大。

另外,该人士介绍,委外业务流动性高,相对风险低,同时,在近两年债券市场牛市的背景下,银行有超过一半的理财都在做债券。在此背景下,银行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的套利链条的来龙去脉基本清晰,即一家银行通过发同业存单获取资金,并购买另一家银行的同业理财,从中赚取利差。接下来,第二家银行将第一家银行购买理财的资金交由基金公司或者券商资管计划购买债券,由于基金公司或者券商可以加数倍杠杆,同时,债券市场去年十分火爆,加上更早前的房地产频频发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发债以两倍的速度增长,因此,这一链条在乐观情绪下不断自我强化,规模越做越大,靠冲量将这一很薄的利差在后端又靠委外债券投资不断扩大。

“由于同业资金以短期资金为主,而委外投资一般投资期限比较长,因此,存在期限错配的风险,加大了市场流动性风险隐患。”该人士表示。

该人士补充说,除上述标准化业务模式链条外,银行还通过非标业务模式进行套利。该模式与上述模式有些类似,只是参与队伍扩大到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非标业务通常以结构化融资方式加杠杆,分优先级和劣后级,银行做优先级,可以获得固定收益和回报率,一旦出现损失,银行先不承担损失,由劣后承担。值得一提的是,非标市场以做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为主,从而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另外,近两年中,这一市场还出现了新的“马甲”,如所谓“私募资产支持证券(ABS)”、政府鼓励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和产业基金,银行利用政策鼓励的形式包装成新的投资手段。 

同业存单有望纳入考核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银监会4月6日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53号文),明确提出“若将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如果真正实行上述标准,目前来看,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基本无一达标。“53号文”是监管层对当前银行业发行同业存单业务的一次摸底行动,也是给予银行业一定的时间自行调整业务。事实上,只有同业存单回归到当初作为弥补银行短期性紧缺头寸不足的临时性调度工具这一属性上来,上述的几种套利模式才会自动消除,为此,监管或给出半年的过渡整改期,令同业存单可以逐步到期不续发。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政策密集出台后,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监管密集出台后,我们进行了一个业务讨论,其中一点,就是压缩同业业务,考虑到未来资金来源会受到限制,风险控制的标准会提高,因此,在资金的投放端也会控制。”

赵锡军认为,银行大规模发行同业存单,使得资金在银行系统内部空转,并未流向实体经济,而加强监管后,有利于降低杠杆、化解风险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章立聪表示,总体来看,同业存单监管趋紧与同业存单发行趋缓将利好实体经济。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能够堵住银行同业业务漏洞,进一步实现同业杠杆去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另一方面,考虑到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的参考作用,同业存单供给量的减少常常伴随发行利率的降低,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能够大大降低其中短期票据以及企业债的发行成本,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