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险资缘何变成“坏孩子”

险资缘何变成“坏孩子”

经济参考报2017年01月05日09:25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大力引导包括险资在内的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是监管部门力推的工作之一。然而2015下半年以来,以万能险驱动的险资在A股市场上频频举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甚至出现险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进行短线交易并涉嫌操纵市场,进而迫使保监会不得不连连下发通知,全面加强对于险资的监管。

□吴黎华

一直以来,大力引导包括险资在内的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是监管部门力推的工作之一。然而2015下半年以来,以万能险驱动的险资在A股市场上频频举牌,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甚至出现险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进行短线交易并涉嫌操纵市场,进而迫使保监会不得不连连下发通知,全面加强对于险资的监管。

本应充当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楷模的险资在A股市场玩起了短线,成为大家一起声讨的“坏孩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市场环境导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还是对于险资的监管出了问题?笔者认为,险资近一段时间的“上房揭瓦”,实际上是保险资金逐利、保险公司自身治理存在缺陷和A股市场散户主导的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产生的结果。

从大环境来看,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2015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为8.5%,2016年上半年数据则上升到9.2%。相比之下,英国、美国分别只有8%和7%左右,日本和欧洲甚至低于5%。金融业占比的迅速提高,无疑表明全社会更多的资源和回报正在流向金融业。而在宏观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并没有相对高收益的资产可以提供,加杠杆就成了这些机构的必然选择。2015年以来债市的“蓬勃发展”,此次险资利用万能险工具加杠杆在A股大肆进行举牌,本质上都与这个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金融业内部自我流动,自我繁荣。在险资运用中,为了追求规模扩张,一些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进行高昂的资金筹集,同时通过举牌或类举牌的行为在证券市场上引发相关股票的价格暴涨,成为短期投机者。

另一方面,一些保险机构自身也有问题。按照保监会的说法,公司治理缺陷是个别保险机构激进经营行为的“基因”。个别公司通过交叉持股、层层嵌套,掩盖真实股权结构,形成“一股独大”“家族控制”,缺少有效制衡,大股东完全掌控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机制明显弱化,滋生内部人控制和大量关联交易。在上述情形下,个别保险机构的控股股东一开始就把设立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随之而来的是激进的产品和激进的销售,进一步倒逼出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

而A股市场长期以来散户化的特征,则使得具有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险资玩短线“如鱼得水”。2015年以来,宝能系、恒大系、安邦系等一系列险资对于上市公司的举牌相关信息披露以后,均引发相关股票的暴涨。险资举牌俨然成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最为显著的一条主线。在这种效应下,散户往往追捧被举牌或“类举牌”的证券标的,进而引发全市场的炒作盛宴。

险资举牌只要合法合规,本身不应过多指责。但国外的历史经验表明,杠杆收购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并购的成功率,但杠杆收购的主体财务公司并没有实业经营的经验,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在并购过程中获得资本收入,而不会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针对险资运用万能险进行杠杆收购,应当进一步抑制,而对于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则应当进一步鼓励,不能因噎废食。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