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港股 > 香港中概股A股“回流潮” 市场融资地位受争议

香港中概股A股“回流潮” 市场融资地位受争议

证券时报2016年10月28日10:06分类:港股

核心提示:近期,内地银行股掀起回归A股的热潮,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近期,内地银行股掀起回归A股的热潮,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目前,最新一家准备回归的是青岛银行。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香港上市的19家内地银行中,有8家银行已经先后披露回归A股的计划,包括重庆银行(1963)、徽商银行(3698)、哈尔滨银行(6138)、盛京银行(2066)、锦州银行(416)、郑州银行(6196)和青岛银行(3866)、重庆农村商业银行(3618)。打算回归A股的8家中,7家都是城市商业银行,另一家是农村商业银行。

实际上,回顾多家城商行赴港上市的缘由,或许可以理解为一时的权衡之计,同时了解为何他们要求“回归”。一般市场认为,由于城商行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相较于大型银行,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长期在资本补充渠道和方式上较为逊色,而中小银行为了保证利润增速,资本消耗一直较快。在《巴塞尔协议III》及国内银行业监管要求的硬约束下,银行为提升资本充足率,上市成为其中一条可走的途径。

然而,多年以来,由于监管方向的影响,有较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城商行成功在A股上市。反观赴港上市,由于门槛相对较低,所需时间也较短,不少中小行纷纷选择南下,在香港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不过,相对于A股市场估值,港股估值较低,因此不少商业银行还是希望最终在内地上市,同时打造境内外的融资平台。

估值偏低导致回归潮

当然,在港上市后也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不少赴港上市公司在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以青岛银行为例,其上市当日盘中曾跌破4.75港元的发行价。而浙商银行、天津银行等不但首日一度跌破发行价,甚至两家银行在港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都未足额。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公开发售部分共获认购9255.3万股,约占香港公开发售的56%;天津银行共获认购579.2万股,仅占公开发售的7.76%。简而言之,若非机构投资者力捧,能否顺利上市都存在变数。

而可对比的是,A股银行上市首日普遍较为理想,甚至被媒体形容为“火爆”。如浦发银行和宁波银行等首日涨幅甚至分别达177.5%和140.54%。2016年9月2日上市的江阴银行,更加一度连续八个涨停板。江苏银行、贵阳银行业也在上市后收获多个涨停。

渡过发行日后,多家在港上市的城商行股价也被媒体评论为“表现一般”。有媒体评论认为,城商行香港上市后整体溢价率较低,加上城商行业务范围更多具有区域性,所以业绩增长的制约因素也相对较多。《证券时报》近日一报道表示,港股市场10只中小银行股中,仅青岛银行的市盈率超过8倍,哈尔滨银行只有4.87倍。与之对比,A股市场上的多只中小银行股市盈率均在7倍以上,江阴银行甚至接近30倍。从成交金额看,两地差异明显,赴港上市的中小银行股,相对而言,普遍活跃度较低。

港股市场融资地位受争议

除了认定A股是“真爱”之外, 有评论认为,港股自身也有其问题。

实际上,中资股估值偏低、认购难,乃至整个港股估值体系的诸多不合理之处,一直以来为市场诟病。近几年来随着A股出现牛市,A股市场的高估值,吸引不少中概股转身回归。除了银行股以外,地产股也是其中一个主力。包括万达商业和富力地产,此前都被媒体报道,有意策划回归A股市场。此外,青岛港、绿色动力环保、中国太平等多家港股公司,也分别曾经被媒体报道,公司有心回归A股。

近期,为了改良港股市场上老千股、妖股横行的局面,改革港股上市制度,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曾推出“提升上市规管架构”的咨询,检讨有关方面在上市决策过程中的关系,增加香港证监会在上市事宜参与度。有关措施虽然在香港资本市场持份者中引发巨大争议和讨论,但也代表香港本地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减少不合理之处的尝试。

不过,面对愈演愈烈的中概股回流潮,也有香港媒体评论指出,中资企业既有其商业考量,香港监管部门亦毋须刻意降低现时与国际接轨的监管要求,为挽留个别企业而刻意迁就。此次的回流潮中,部分企业属于自身条件不过硬,而反观部分优秀中概股,如腾讯等股价如日中天,证明市场还是会给予相对应的正确估值。但也有香港媒体指出,港股成交萎缩确是事实。香港应该继续发挥其国际化优势,港交所以至金融业界与其坐等中港互联互通,如扩大沪港通、启动深港通等,更应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推广路演,吸引各方投资者。(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黄帆)

[责任编辑: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