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基金 > 私募基金:更看重港股结构性机会

私募基金:更看重港股结构性机会

证券时报2016年09月12日09:33分类:基金

核心提示:私募认为,今年港股是全球的价值洼地,港股受到内地资金和海外资金的青睐。但这波港股上涨节奏较快,超出预期,目前的位置已经相对合理,未来会更看重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近期香港市场走势凌厉,9月仅7个交易日恒指涨幅近5%,突破24000点大关,创下去年8月以来新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家投资港股的私募,今年他们都加大了港股投资力度。私募认为,今年港股是全球的价值洼地,港股受到内地资金和海外资金的青睐。但这波港股上涨节奏较快,超出预期,目前的位置已经相对合理,未来会更看重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资金推动港股上涨 私募提前布局获利多

进入9月以来,香港市场行情被点燃。短短7个交易日,恒生指数涨幅达4.89%,冲破24000点关口,创下去年8月以来新高;国企指数涨幅达5.41%,突破1万点大关。针对近期港股涨势凶猛,多位投资港股的私募人士认为,年初港股是全球的价值洼地,随着前期悲观预期缓解,加上资金配置需求强烈,港股受到内地资金和海外资金的青睐。

上海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明聪告诉记者,今年2月底至3月初,香港市场的估值是全球的洼地,近半年里内地、海外资金流向港股趋势明显,“现在港股涨起来,我认为是内地资金南下和海外资金重新加大对新兴市场的配置,这两方面合力产生的效应。” 资金为何涌入港股市场?王明聪具体解释,第一,现在国内利率一直在下降,导致所有资产都在寻找高分红、业绩稳定的股票,而香港市场的银行股等板块,估值比A股便宜,分红率普遍超过A股,受到低风险资金的青睐;第二,国内资金对人民币渐进式贬值存在担忧,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买入香港大型蓝筹股,还可以获得汇率收益;第三,海外资金年初抛售港股,但现在发现中国市场的风险在缓解,而且美国加息进程往后推,在英国脱欧落地以后,海外资金有重新配置的需求,加大对港股配置。

深圳景泰利丰资产董事长张英飙表示,最近港股上涨主要由两股资金力量推动,一股力量是内地资金北水南下,由于11月深港通开通的预期,通过沪港通来投资;另一股力量是欧洲的资金,英国脱欧以后资金流出,先推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美国股市上涨,8月以后逐步流入涨幅落后的香港市场,“原来人民币对美元存在贬值的预期,导致港股估值打折,现在看空情绪有所缓解,港股吸引力提高。”

实际上,今年以来多家私募都在一直加大对港股市场的投资力度。王明聪表示,今年以来重阳投资一直比较看好港股,发行投资港股和A股的灵活策略基金,目前在港股上配置较重。

张英飙也表示,景泰利丰旗下的2只港股基金运行已经超过4年,今年发行了对接这两只产品的QDII基金,近期港股基金进入中高仓位运行。记者还了解到,深圳温莎资本、广东瑞天投资等私募公司,今年发行了多只港股产品,看好香港市场的机会。

上涨较快点位相对合理 未来更看重择股机会

今年2月香港市场出现“股汇双杀”,市场极度悲观,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纷纷跌至低点,如今半年过去了,恒生指数从18000多点反弹至24000多点,涨幅超过30%。多位私募人士都认为,这波港股上涨节奏较快,超出预期,目前的位置相对合理,未来更看重结构性机会。

王明聪今年3月份就看好港股的系统性机会,目前他认为港股结构性机会更多一些,择股变得更加重要,“接下来市场大概率可能会分化,这个点位不像18000点那么安全,目前属于相对合理的位置,即便有回调,空间也不大。我们会更倾向于选股,看好估值合理、业绩扎实的股票,医药、航空、环保、高端制造等;可能前期涨幅不是很大的蓝筹股,风险收益比更好一些。”

深圳温莎资本投资总监简毅告诉记者,短期内香港市场会有平台整理的过程,调整之后还会继续上攻。他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海内外环境来看,目前是不支持反转走势的,港股未来可能是一波三折的走势。

“我们目前仓位六成左右,保持动态均衡,并且加了对冲。主要看好医药、消费、国企蓝筹,还有金融等方向。”简毅透露。

张英飙则认为,在今年11月美国大选结束之前,香港市场是相对比较好的投资时期。景泰利丰看好消费、汽车、互联网等具有长期成长性的标的,投资中大盘的股票。“这段时间因为没有加息的可能性,投资者相对放松,市场将持续活跃。但到后面就需要注意风险了,12月美国有可能加息,而且加息的概率比较大。”

市场普遍对今年深港通的开通有预期,私募机构认为,深港通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香港市场。王明聪表示,香港市场因为流动性问题,一些中小市值的标的实际上是被低估的,如果内地资金能买这些股票,使它们的流动性有好转,这类股票可能也有机会。但实际上香港很多细分领域小而美的公司都很好,不限于沪港通、深港通的范围之内。

张英飙则认为,深港通会使得内地的资金北水南下有更多的选择,“这次深港通公布的范围超出我们的预期,对港股的影响很正面,以前依靠欧美资金支撑市场的交易,未来这种局面可能改变,改变港股的定价体系,影响将很大。”(本版未署名文章均摘自今日出版的《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周婷(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