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中国证券报2016年06月15日10:58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尽管今年二季度以来大盘持续震荡,但产业资本的减持动作却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也密集发布减持公告。此外,大宗交易市场近期异常活跃,折射出产业资本的“出逃”意图。

本报记者 张莉

数据显示,6月A股面临今年第二波解禁高潮。当月解禁市值预计超过2600亿元,股东减持压力也随之大增。尽管今年二季度以来大盘持续震荡,但产业资本的减持动作却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也密集发布减持公告。此外,大宗交易市场近期异常活跃,折射出产业资本的“出逃”意图。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规模增大,对市场流动性或造成一定冲击,A股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短期难突破。

市场减持压力陡增

进入6月以来,经历一波反弹后的A股再度出现大幅震荡。6月13日,两市跳空低开,大盘指出跌破29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数等跌幅深重,次新股、题材股板块集体跳水,下探趋势明显。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外围市场动荡之外,6月解禁洪峰到来,引发市场对减持潮的担忧,成为压制A股进一步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

券商人士分析,近几月市场的解禁规模持续扩大,对流动性造成了较大压力。兴业证券指出,今年解禁压力相比去年增加20%左右,多增部分主要集中在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的1年期股份解禁上,这与2015年上市公司大量进行外延式并购密切相关。西南证券分析师张高预计,6月份解禁市值环比增加近四成,是2016年年内第二高点。其中,中小板解禁市值为年内第三高,创业板为年内第六高,6月股东减持压力增加。数据显示,6月份A股的解禁市值总量将达到2617亿元,较5月份的1900亿元环比增长37.74%。

一般而言,减持金额与解禁市值整体呈现正相关。解禁规模的放大也意味着市场减持动作频繁,尤其是前期市场的放量反弹,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股东减持。西南证券的统计显示,4月份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计算的限售股解禁后减持市值约为111.3亿元,涉及上市公司120家,共计46624.3万股;5月份限售股解禁后合计减持市值为178.11亿元(其中二级市场减持18.45亿元、大宗交易减持159.65亿元),比4月份增加66.81亿元,增幅超过60%。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限售股解禁造成的市场压力之外,6月定增股临近解禁期可能造成的抛压也成为影响市场情绪的又一因素。W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将有27家上市公司定增限售股解禁,7月至12月分别有32家、27家、37家、15家、50家和79家上市公司定增限售股迎来解禁期。另有券商统计,2016年全年定增解禁金额达1.15万亿元;其中,全年计算机、化工、房地产行业解禁金额较高,6月份定增解禁市值高达600多亿元。

机构人士分析,由于去年定增市场井喷,很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定增融资项目。在定增过热的情况下,不少定增项目往往捆绑市场热点题材和概念,和公司实际经营关系不大,加上定增锁定期不长,定增到期后的减持概率较大。对于不少参与定制项目的“小非”投资者而言,由于前期通过折价买入股票,成本较低,一旦在二级市场获利之后,其减持的动力比原始股东或战略投资者等参与者更大,定增股解禁后多会选择减持套现。

大宗交易异常活跃

尽管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但来自产业资本的减持动作并没有减弱。从近期数据来看,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减持公告,部分公司大股东甚至出现将所持解禁股全部抛售的情况,“清仓式”减持无疑对股价形成向下压力。从解禁股套现的情况看,估值较高、前期涨幅较大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成为此轮减持潮的主力军。

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两市占比5%以上的大非共发布了52份减持计划,涉及45只个股,合计计划减持股数达12.16亿股,计划减持市值合计达291.39亿元。进入6月,减持热度却并未消退。截至6月9日,两市已有166家公司出现重要股东减持,接近5月减持公司总数的七成水平,超过了4月全月减持公司家数,减持市值也进一步放量。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表示,近期部分上市公司遭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上市公司资金需求导致频繁套现;二是与战略投资者不同,财务投资者更注重短期收益。近期部分财务投资者为了股票上市前、上市后的利差,适时套现以获取回报。

而伴随减持潮的加剧,大宗交易市场也开始异常活跃。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减持高峰的出现往往和大盘弱势反弹的节奏相契合,不少大股东逢高减仓的动作十分明显,产业资本出现“恐高症”。Wind数据显示,6月1日至6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567笔大宗交易成交,较5月同期增长49.6%;有15.68亿股被转手交易,较5月同期大增61.6%。仅6月1日,大宗交易平台的减持规模就达到61.68亿元。此后数日,大宗交易平台持续出现较高的减持规模。

某地方大宗交易平台公司人士透露,近期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量呈现持续放大趋势,其中大宗减持均以折价减持为主,折价幅度各有不同,产业资本大量“出逃”的迹象明显。“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理由都是缺乏资金。前期市场震荡低迷,但行情略有反弹,减持动力就会大大增强。不少股东实际上是在指数相对高位时候开始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产业资本的减持狂潮,和去年市场低迷时期大股东及重要股东集体做出“不减持”承诺形成了明显差异。去年6月开始,二级市场发生异常波动,监管层鼓励大股东增持并对大股东减持进行约束以稳定市场。随着今年1月大股东减持禁令的解除,产业资本的减持规模再度回归高位。与此同时,在集中减持的背景下,一些原来承诺今年“不减持”的上市公司开始反悔。5月中旬,深交所就某上市公司提出的解除不减持承诺是否合规问题要求该公司进行详细说明。

私募人士认为,产业资本大量出逃,其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偏高,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个股估值较高,部分次新股也有高估值问题。在业绩不确定的情况下,估值回归的幅度会很大,这也造成在市场低迷的大势下,上述板块跌幅深重。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产业资本往往是一个比二级市场投资者更了解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和未来业绩预期的群体,其增减持动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动向。尽管在公司层面,产业资本利用股价上涨进行套现,存在为上市公司产业战略布局和企业发展补充资金的需要,股价上涨高位减持无可厚非,但产业资本“出逃”无疑会造成市场资金失衡,发出悲观信号,令投资者担忧上市公司发展前景。

存量博弈格局难破

对于日前大盘的震荡调整,不少机构认为,市场减持压力巨大,对A股走势也有影响。减持规模加大,实际上对市场的流动性会造成一定冲击,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短期难以突破。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指出,此前放量的行情并没有明显吸引到增量资金入场,相反上市公司股东反而借机加快减持节奏。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平台成为减持的主要渠道。从减持公告上看,减持理由大多为模糊的“资金需求”。在原本并无增量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减持额度的增加制约了A股上行的空间。

中信建投分析师丁鲁明指出,重要股东抛售股票可能成为市场反弹的阻力。当前市场处于盘整震荡期,应重点关注短期伴随着大量重要股东减持的局部反弹高点和大幅下跌后的反弹窗口。

也有机构指出,不应过分夸大“解禁减持潮”的利空影响。解禁后的市场情绪修复、个股估值和减持预期等因素也需要纳入考虑之中。同时,部分大股东减持个股也可能出现后续上涨行情,部分超跌个股仍存在布局机会。熟悉资本运作的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公司股票在大股东减持之后股价涨势明显,其主要的运作逻辑就是通过“低位减持代持”来获得股价未来上涨的超额收益。若资本方在股价低位频繁换手,则不排除是有做市值管理的可能。

分析人士认为,解禁洪峰的到来,在不同的市场趋势下,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一样。若市场行情向上,流动性较好,减持对市场的压力和冲击不明显;若市场出现下跌,或短期利好缺乏、不确定因素集中,减持动作对个股的冲击就会较大,即便定增股解禁对象不选择减持,也会对市场构成心理压力。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果表示,股份减持并非决定市场走势的根本性原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理解不同,在多头环境下,股票扩容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被视为利好,因为增量资金会更多;但在当前存量资金博弈为主的行情下,股票扩容会导致存量资金不断消耗,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

申万宏源证券建议投资者规避临近解禁的定增股。不过,该机构认为,解禁前破发的定增概念股有短期参与获利的机会,但需警惕解禁带来的负面效应。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