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依据市场信号卖基避险

依据市场信号卖基避险

中国证券报2016年05月21日02:07分类:新华社报刊

□陆向东

大部分基民,尤其是喜欢选择买卖指数基金和ETF基金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将手中的基金卖出,市场却涨上去了。于是,不得不承受踏空行情的烦恼。那么,市场变化真的杂乱无章,基金涨跌真的毫无头绪吗?难道我们就真的难以摆脱前卖后涨的怪圈?其实,市场在发生大变化之前几乎每次都给大家发出信号,只不过有时由于基民能力所限,未曾读懂,有时因信号过于微弱,导致难以辨识,但更多基民是由于被大喜大悲情绪左右,拒绝尊重市场,从而一次又一次地错过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机会。因此,摆脱前卖后涨怪圈的有效方法就是:

其一,读懂市场通过成交金额和指数变化所发出的信号。通常一波上涨行情将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第一阶段,市场往往会通过量能变化和指数涨幅发出行情启动信号。特征:成交金额急剧放大。如2015年11月4日的市场表现,当日金融指数成交金额达到20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大近三倍,涨幅达到8.81%。第二阶段,市场往往会通过量能变化和指数涨幅发出行情继续的信号。特征:量能进一步放大,股指继续攀升。如2015年11月5日、6日金融指数的表现,在这两个交易日中成交金额分别为386亿元和380亿元,指数涨幅则达到6.14%和7.35%。第三阶段,市场又会通过量能和指数变化发出上涨已暂告终结的信号。特征:成交金额进一步放大,股指涨幅却明显收窄。如2015年11月9日金融指数的表现,当日成交金额进一步放大至452亿元,但指数涨幅仅为0.20%。当多方已消耗如此巨大的量能而仍不能拓展新的上升空间,则往往预示着上涨已暂告终结,后市将转为横盘震荡,甚至是下跌调整。

其二,读懂市场通过K线形态发出的信号。K线图本是股民炒股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但如果用来指导股票类基金尤其是ETF基金的投资,基民会发现同样是切实有效的。其中尤以带着长长的上影线,很像一把倒放着的锤子的形态最值得重视。如金融指数于2015年11月17日虽至收盘仍保持1.46%的涨幅,但在日K线图上却呈现“倒锤头”形状。与此同时,成交金额达到416亿元。此应解读为市场发出的卖出信号。果然,次日金融指数以下跌4.60%报收。纵观2015年11月和12月这种K线形态先后共出现五次,其中,有三次在下一个交易日即发生跌幅超3%的调整,12月27日更是出现8.41%的暴跌。11月9日和11月10日这两次虽并未在次日即发生下跌,但可以解读为由于尚处行情的初中期,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在此位置暂时形成均势。

其三,掌握对研判结论进行验证的手段。基民朋友们一定会质疑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趋势研判的准确率究竟有多高?以前出现过的情况难道就一定会再度发生吗?要知道,市场之所以能保持持续上涨趋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愿意买入的资金远远超过想要卖出的资金。一旦当想要卖出的资金远远超过愿意买入的资金时,下跌就不可避免。由此也决定,当我们想要知道市场究竟会不会在某个特定位置终止升势甚至发生下跌,则必须先搞清楚这样两个问题:当前成交金额是否足以消化掉前期累积的套牢盘?目前的指数点位距离上档压力位是否还有上涨空间?如果经过分析对比后确认当前成交金额并不足以消化掉前期累积的套牢盘,目前指数点位已非常接近上档压力位,则冲高回落的概率自然将远大于继续上涨。如金融指数之所以会在2015年11月、12月内在几乎同一位置先后五次发出卖出信号,就是因为2015年7月7日和8日金融指数分别发生跌幅依次为3.16%和8.96%的调整,其成交金额则分别达到357亿元和337亿元,而同年11月和12月反弹中,指数已接近上档压力位,但交易金额并不足以消化掉前期累积的套牢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析研判方法仅适合震荡市和牛市初期。牛市中后期由于场外资金持续涌入将会使技术分析手段失灵,并不适用。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