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仓位策略的诱惑

仓位策略的诱惑

中国证券报2015年11月09日02:21分类:新华社报刊

随着年末的临近,基金业的年度冠军之争也日趋白热化。截至11月6日,长盛电子信息和富国低碳环保以及新华行业分别以142.89%、131.27%和131.05%位居三甲,能在今年跌宕起伏的行情中取得超过100%的收益,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基金灵活的仓位策略。

从基金季报中可以看出,长盛电子信息的仓位策略最为彻底。今年一季度末时其股票仓位还高达84.03%,到年中已骤降至0.88%,这种一个季度减仓至接近空仓的操作在基金行业可谓前无古人。

无独有偶,富国低碳环保和新华行业轮换也在二季度减仓成功,股票仓位分别下降29.41个百分点和85.49个百分点。实际上,在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只有很少几只基金年中仓位超过75%,可以说,若不是大幅减仓,这些基金很难保持如此惊人的年度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剧烈的仓位变化究竟好不好?答案其实很简单,做对了就好,做反了就不好。那么问题实际上变成基金究竟有没有择时能力。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结论是,混合型基金的大幅仓位调整并没有从整体上体现出明显高的风险收益交换效率,且近七成混合型基金因择时带来的收益为负值。也就是说,公募基金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归根到底,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人性的弱点使得混合型基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持续长期获得超额收益。而前几年天相投顾、海通证券等国内研究机构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基金并没有显著的择时能力。海外市场上这一观点更被普遍接受,因而海外共同基金基本都保持高仓位运作。

当然,基金整体不具备择时能力不等于个别基金就不能择时成功,而择时成功的红利永远诱惑着基金经理进行尝试。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一位基金经理能够多次成功择时,那么这只基金绝对值得长期持有。不过,真正具备这种魔力的基金经理,还会留在公募基金吗?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