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上市公司 > 阿里发起设立信美相互人寿 工商总局预核准名称

阿里发起设立信美相互人寿 工商总局预核准名称

证券日报2015年10月22日09:18分类:上市公司

核心提示:中金公司今年7月份发布的相互保险公司专题报告的这一观点,正让不少资本看到进入保险业的突破口——从相互保险切入。

本报记者 刘敬元

“相互保险是分享保险行业成长性机会的绝佳入口。”

中金公司今年7月份发布的相互保险公司专题报告的这一观点,正让不少资本看到进入保险业的突破口——从相互保险切入。

除了已经发布公告的新国都、汤臣倍健、腾邦国际和博晖创新等上市公司外,《证券日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实际上也已是在申请相互保险牌照的成员了。

截至目前,在国家工商总局今年披露的预核准名称里面,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已出现至少12家疑似相互保险的公司。

中金公司认为,国内正掀起“相互保险热”,并看好这种趋势,因为,相较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设立门槛低,进入较容易,同时,参与设立的机构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公益形象和获得大量优质客户,而在后期,其还可以通过相互保险转制为股份制保险享有前期相互保险发展的成果。

各路资本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见诸报端的对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消息中,信美相互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信美相互人寿”)因发起会员包括新国都、汤臣倍健、腾邦国际和博晖创新4家上市公司而为外界所知,但这家相互保险公司的发起会员远不只这几家。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该公司的主要发起会员包括十家机构,其中的初始运营资金“大头”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获得的相关资料显示,在信美相互人寿10亿元的初始运营资金中,蚂蚁金服和天弘基金的自有资金出资额分别为3亿元和2.05亿元,占信美相互人寿初始运营资金的30%和20.5%。

根据记者拿到资料显示的发展定位,信美相互人寿发展定位的“普惠”特色也与其主要发起人一脉相承。

信美相互人寿拟针对各种具有同质风险需求的组织群体,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立足点,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为主营业务,采取低成本、高效率运营模式,打造“专业化相互管理与服务平台”。

同时,信美相互人寿的五年规划目标包括:服务各类会员200万人,保费收入超过180亿元。

其较突出的特点是借助互联网优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特定群体养老保障水平,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缺口。

而根据上述4家上市公司6月份先后发布的公告,新国都、汤臣倍健、腾邦国际和博晖创新各出资5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4500万元,出资后分别占信美相互人寿初始运营资金的5%、5%、5%、4.5%。

其中,新国都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金融POS机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全方位电子支付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领域主要包括电子支付和大数据运营两方面。

创立于1995年的汤臣倍健处于营养健康产业,是中国保健行业第一家AAA信用等级企业。

腾邦国际业务涵盖机票平台、旅游平台、差旅管理、互联网金融四大板块。互联网金融板块下的腾付通、融易行小额贷款、P2P平台腾邦创投等,所在领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险的影子。此前,腾邦国际已与保险有一定交集,其保险平台已经联手太平洋保险,推出或计划推出包括投资理财、健康保障、出行保障、签证险等产品。

而博晖创新则是一家专注于医疗检测产品及元素分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参与发起设立信美相互人寿保险公司的目的,该公司还特别提到“充分利用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业务优势”,欲借此推进公司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无一例外,这4家上市公司都认为,参与发起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彰显“互助共济”保险本质的相互制人寿保险公司(或组织) ,不仅是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利于公司积累长期优质客户,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通过与新型保险组织建立战略关系,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有痛点的品种入手

《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自今年1月份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以来,保监会已经收到十多家机构对于相互保险的询问,同时收到7家相互保险公司的发起设立申请,包括3家财产相互保险公司和4家人寿相互保险公司。

申请设立相互保险公司的,除了上述的蚂蚁金服、天弘基金、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外,据记者了解,发起会员的身份还涉及财产保险公司、电商金融平台等,以及部分自然人,本报此前曾报道包括昆吾九鼎投资、大连先锋投资、深圳前海新金融投资等,也是相互保险的发起会员。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有民营资本正在积极研究相互保险,寄望以此作为进入保险行业的突破口。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在国家工商总局披露的预核准名称里面,《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已出现至少12家疑似相互保险的公司。其中,上半年有6家,下半年目前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亦有6家。而从名称上看,有5家为人身险相互保险公司,7家是财产相互保险公司。

正在出现的“相互保险热”似乎也印证着中金公司的判断——相互保险是分享保险行业成长性机会的绝佳入口,中金公司的论据主要有三点。

最具吸引力的,是相互保险公司设立门槛低,进入较容易。

保监会为培育相互保险这一新型市场主体,在《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中设置了相对较为宽松的准入条件。其中,一般相互保险组织需要满足“有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运营资金”及“有不低于500个初始会员”等主要设立条件,区域性、专业性相互保险组织需要满足“有不低于1000万元初始运营资金”和“有不低于100个初始会员”等主要设立条件。

因而相比股份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 2 亿元的要求,以及对股东的苛刻要求,相互保险公司在设立环节的难度较小。

中金认为,相互保险可以从发展滞后、有痛点的保险品种切入,从关系紧密的群体切入,从互联网互助平台切入,之后通过自身内生性的增长,并结合与其他相互保险公司合并的途径,实现后续的快速扩张。

同时,参与设立相互保险的机构,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公益形象,获得大量优质客户。在发展后期,其还可能通过相互保险转制为股份制保险,享有前期相互保险发展的成果。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我国相互保险未来十年的市场空间为76 00亿元左右。

而《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上述材料显示,考虑到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不同,保监会欲从收到申请材料的7家公司中,选择部分进行试点。

来源:国家工商总局网站制表:刘敬元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