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行业掘金 > 应急车道被堵事件频发 我们离直升机救援只差一份保险

应急车道被堵事件频发 我们离直升机救援只差一份保险

证券日报2015年10月08日10:12分类:行业掘金

核心提示:若每人每年支付数百元保险费用,一个城市有十万人购买航空救援意外险,就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空中覆盖1-2架救援直升机

本报记者 尹力行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在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方向发生一起追尾事故,司机被卡驾驶室内,生命垂危。接到报警后,消防、高速交警、120等救援部门立即赶往事发地,但因应急车道被大批车辆占据,救援车辆无法通行,最终伤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

就在3天之后,一位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紧急情况的高危孕妇,因救援通道被堵无法及时抢救而流产,孕妇至今仍未脱离危险。 

10月6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国庆期间全国共查获违法占用应急车道6万余起。除了惩治违规占用应急车道的车主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紧急救援的难题吗?

直升机救援

上个月,《证券日报》记者就在瑞士的高速公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一辆卡车与一辆满载欧洲“夕阳红”老年人的大巴车追尾,记者所乘坐的车辆被堵在事故现场的后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度后,被堵车辆在交警的指挥下陆陆续续被放行。在靠近事故现场时记者发现,现场除了救护车、警车外,还有3架直升机就静静地停在不远处。而在此之前记者听到的一阵阵“轰轰”声,则很有可能是救援直升飞机呼啸而过的声音。 

很显然,在紧急情况下,直升机救援比等待应急通道被打开更可以抢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但是,直升机救援在国内是否可行呢?

据了解,国内通用航空从2010年开始加快发展,但中国的空中救援(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简称“EMS”)一直在公众视野之外。但在2014年,京津冀发展了“空中ICU”(空中救护专机),并推出了相应的平价空中救援保险,并发展了两家具备了空中急救力量的医院,让更多人注意到了EMS。

出动直升机救援速度快、效率高,能为病人争取到更多抢救时间,但制约直升机救援的问题仍有很多,比如空域管制、停机坪等问题。但是,论其最大的瓶颈,“费用太过昂贵”绝对当仁不让。据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副院长田振彪介绍,航空救援的价格在每小时3.75万元。

而根据航程不同,中国首条成建制空中医疗通道,目前给出的报价是一次救援需要1万元-5万元。要知道,连救护车的费用都是属于“自费”项目,这种让人感觉“高大上”的直升机救援也是完全无法在医保中寻求帮助的。

已有相关保险产品

那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承担航空飞行费用,急救机构承担医疗费用的方式。如何让空中救援普及,让患者能用得起?

据了解,适合航空转运的病人,一种是重大交通事故现场、深山搜救现场的病人,另一种是心脑血管病、严重中毒、创伤等抢救时间紧迫需要及时转运的病人。

现阶段我国有三种方式在解决空中救援的费用问题。首先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其次是通过救助基金的方式,另外就是通过公益捐赠的形式。其中,以与保险公司合作最容易“普惠”。

就保险方式而言,据《证券日报》了解,目前在国内较普遍的情况是,包括航空救援在内的救援服务,在高端医疗险定制选项中供客户选择购买。同时,普通的医疗保险甚至寿险产品都可以提供这项服务,相当于是对VIP客户的一种增值服务。另外,救援服务本身也可以单独提供给客户,客户在购买保险产品后可以再购买这项服务。

比如,去年北京红十字会与中国人寿合作,推出的国寿空中紧急救援费用补偿医疗保险,保费分别为全年每人299元的惠民版和999元的尊享版,惠民版保额为3万元以内保险公司承担70%,尊享版保额为30万元以内由保险公司全部承担。

紧急情况下,公众可通过拨打急救电话申请航空医疗救援。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后,航空救援机组医务人员会首先跟病人家属详细了解病情,根据天气及病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空中转运。如果适合空中转运要求,999将向有关部门申请航线,安排接机地点和选择送往的医疗机构,采取空地联动的方式完成转运。

据报道,直升机的养护成本根据机型不同,每年约为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照此计算,若每人每年支付数百元保险费用,一个城市有十万人购买航空救援意外险,就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空中覆盖1-2架救援直升机ICU。

根据西安直升机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讲述,德国的空中医疗救援十分发达,每年救援的患者达45700人次,救援飞行时间小于12分钟,平均每100万人就拥有1架直升机进行医疗救援。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有十分之一的人口购买航空救援意外险,就足以达到“十分发达”的程度。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救援服务在北欧国家也很普遍,是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在紧急就医时的医疗转运服务,属于紧急救援服务内容,能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高效的医疗救助。

在瑞典工作多年的华人李晓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第一次乘坐直升飞机就是因为去医院。据她介绍,有一次她发高烧,在其所在城市的医院没有查出具体病因,因此通过直升机将她送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院进行治疗。一番治疗后,当她回到其所在城市收到医院账单时发现,直升机转院的费用,基本上都被保险公司报销了。

在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多年的李明(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公司的福利中加入包含“航空救援”责任的保险,是他们公司总部一直以来要求的。而这一点,也被华彬亚盛通用航空的执行总裁赵慧所证实。

赵慧表示,目前在中国应用空中医疗救援的多是一些机构客户,例如之前的亚洲急救公司、欧洲急救公司的主要客户。因为外企公司的保险意识比较强,所以为他们为驻华员工都上了包含空中医疗救援的保险,这些客户占了当前空中医疗救援市场的90%。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