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延安:红色圣地再追梦

延安:红色圣地再追梦

经济参考报2015年03月18日04:5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3月18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毛海峰 采写)坐落于浑雄苍茫的陕北高原间的延安城,自古以来便是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地方,近代红色延安更是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后延安经济出现了第一次腾飞,如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边陲重镇:金戈铁马古战场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邻关中平原,是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过渡带,上千年来这里战火纷飞,上演着一幕幕英雄的传奇故事。

据延安市方志办主任刘占平介绍,约在公元前13世纪,延安属于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时值中原的商代,商帝武丁发动了大规模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西周,延安为犬戎与猃狁领土,到春秋时成为白翟部族居住地。白翟部族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后来重耳入主晋国,为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初,三晋分家后的魏国非常强大,由名将吴起夺黄河以西地区,在今陕西渭南、延安一带置西河郡,吴起为郡守。这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延安地方长官,如今延安市境内的吴起县便是因此得名。

后秦国经商鞅变法强大起来,商鞅领军败魏军于雕阴(今延安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惠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秦昭王三年(公元前304年),秦在陕北置上郡,郡治肤施(今延安北、榆林市南),延安属上郡。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

秦亡,项羽三分秦地,封董翳为翟王。翟国立都高奴,统辖原秦之上郡,这是延安史上第一次作为王都。不久,汉王刘邦北出关中,翟王董翳降,翟国遂亡。刘邦仍于陕北一带置上郡。

时匈奴崛起,整个陕北成为汉民族抵御匈奴的前线。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为方便交通,秦王朝修建了从首都咸阳到边关的秦直道,即古代的高速公路,高奴县为这条高速公路上重要的城市,很多后勤物资都储存于此。汉武帝时为加强此地的防御力量,大量移民和屯戍,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至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向北方移民130多万人,延安是接受移民的主要地区。这些人口的到来,使陕北的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西汉宣帝后匈奴逐渐衰败,到东汉末年,大量匈奴人向陕北腹地南迁。三国时天下大乱,陕北虽名义上属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但是无论是曹魏,还是之后的西晋,都未在陕北置郡县,未建设有效的统治。东晋南北朝时期,陕北更是兵火连年,先后被纳入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版图,统治者如走马灯似的,兵强马壮者即可统治这里。

隋唐时,中原王朝异常强大,唐太宗更被北方的胡人尊为天可汗,延安已不算在边关之内,这种平静的日子到宋初时被打破。时西夏兴起,元昊建国后的第二年,便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延安正处于两国交界之处。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西夏与宋朝在延安进行决战,即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此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立国基础,而对于宋朝来说,则使西北边患大盛。

元明清时,中原王朝势力强大,即使是版图最小的明朝,西北的边境线也在塞外,延安因此保持了长久的太平。只是在明朝末年,从天启五年(公元1620年)开始,延安干旱无雨,草木枯焦,加之吏治腐败,延安安塞人高迎祥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发动农民起义,其外甥李自成继而响应,战火烧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始熄。此后到民国初,延安无大事,遂退出中央王朝视线。

红色中央十三年:新中国的雏形

到20世纪30年代初,延安虽然有陕北地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但在全国仍籍籍无名,绝大多数国人并不关注这个地方,直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1936年至1948年,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红色中央的13年使延安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在这里,共产党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努力,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政策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在思想方面,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到中共七大,中共党内思想逐渐统一。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内部意见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在政治方面,中共中央在延安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1941年5月,中共中央公布《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提出在各级政权机关贯彻“三三制”政策,即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同月,边区按“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选,选出4万多名乡级参议员,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在县参议员选举中,“三三制”贯彻得不够好,非党候选人很多未当选,为此,边区政府给各县专门发出指示性,要求补救县乡贯彻“三三制”中的不足。县参议会常驻议员和县政府委员中的共产党员自动退出100多人,由党外人士补进。到1945年民主政治在延安已深入人心。在边区政府第三次民主普选中,许多中共县委书记、县长主动到乡村选民会或乡人民代表会上作自我批评,延川等县委还在《解决日报》上发表书面检讨文章。人民群众不仅听取政府工作人员报告和自我批评,而且可以检查政府工作。老百姓对选举非常满意,劳动模范大多当选。

在经济方面,中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在农村,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分给外来难民土地,3至5年免征公粮,激励他们开荒生产、多打粮食。在城镇,保护商人正当利益,奖励手工业生产,发展合作运动,使公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发展。到1944年,农村粮食生产大幅增长,许多过去短缺的工业品,如布匹、纸张、火柴、铁等,基本达到半自给。公营企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比抗战前提高58.7%-84%,手工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幅度更是达到149.8%-400%。

在文化方面,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讲话》发表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临时委员会,实行战时文化动员,号召文艺工作者到部队去,到地方去,文武结合,进行对敌斗争。下乡、下厂、下部队,同工农兵结合,为工农兵服务。许多作家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共中央在延安进行的这一系列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探索,对新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以其继承、发扬者始终主导着全国的意识形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也皆有延安民主政治的影子。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经济,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懂经济的实干人才,也为建国后几次经济调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更是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犹如精神的灯塔,指引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推动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不断走向发展繁荣。

艰难的起飞:从“穷折腾”到富民、绿山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进入了建设时期,然而延安的经济起飞却走了一段弯路,直到上世纪80年中期起才开始真正地大规模工业化,进入本世纪初后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始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

从1949年到1978年,延安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4.1%,考虑到人口增长的因素,延安经济实质增长极为有限,因而到1978年,延安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53元,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还不如红色中央13年时期。

1973年6月周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延安参观访问,看到当时延安的贫困状态,极为难过,当着延安负责同志的面提出了“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当时延安的14个县、130万人口,粮食年总产仅为6.47亿斤,农民年人均不到25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到50元。按总理的要求五年粮食翻一番,但到1978年延安人均年产粮只有308公斤,总理的要求到1990年才真正实现了粮食翻一番,农民人均占有粮食比1973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改革开放后,延安的贫困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在中央的支持下,陕北革命建设委员会于1978年11月成立,并于当年决定,延安、榆林地区的粮食征购任务分别比去年实际征购数减少56%和63%,此后三年两个地区的征购任务都稳定在这个水平上。粮食征购任务减少后,除留饲料、种子外,1978年延安、榆林地区每人平均的口粮都有了增加。同时,从80年代中期起,中央给延安特殊政策,允许延安自己发展石油工业,所得收入大部分归延安支配。

由于石油一直由中央垄断,延安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石油工业特区,大量的民间资本纷纷涌入延安,延安各级政府也尽可能集中资源投入到石油工业中,延安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正式开始了。仅仅10年时间,到1996年延安石油年产量比1986年增加了6倍多,延安老百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石油以及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以能源工业为主导的延安经济出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原油产量从2001年的314.33万吨,增到加目前年产量1600多万吨,一下子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到2013年,延安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54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而在西北经济发展一直领先的西安市直到2014年人均GDP才超过1万美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延安的生态建设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千里绿色长廊等生态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也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林草覆盖率已接近70%,山川大地基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2014年延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全省第一。“山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羊羔羔养在家门中;草棵棵赛过粮苗苗,退耕带来好光景……”欢快的“信天游”歌声,见证了绿色延安的形成。

延安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进一步向前发展面临的挑战极大,从发展方式看,延安经济对能源资源过度依赖,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任务紧迫。为此,延安市提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延安将突出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发展。通过三次产业并举、能源与化工并举、轻工业与重工业并举、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突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

根据延安市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到2021年,延安市生产总值计划将突破3500亿元,非能源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50%以上,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6.9万元和2.5万元,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届时,延安将成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