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市场动态 > 左小蕾:解读三中全会决定首先转变观念

左小蕾:解读三中全会决定首先转变观念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1月29日12:14分类: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顾问左小蕾在年会上表示,三中全会决定出来了,股票会不会涨?会不会大牛市?我们很有必要解读三中全会决定之前要转变思路,它是全面深化。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第九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强国梦 正能量”。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顾问左小蕾在年会上表示,三中全会决定出来了,股票会不会涨?会不会大牛市?我们很有必要解读三中全会决定之前要转变思路,它是全面深化,全面到什么?不仅仅是亮点也不是单方面的,是全面的。全面是什么概念?社会布局的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还要加一个党的建设。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顾问左小蕾在年会上演讲。中国金融信息网 吴丹摄

左小蕾不赞成像过去那种思维,这个一出来是不是大牛市,这个一出来是不是应该买哪只股票?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和一个认识的思路上,我们的改革会有问题的。我们一定要在这样一个基本的认知上达成共识。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在全面深化上做文章。

演讲实录如下:

左小蕾:谢谢《证券日报》的邀请,三中全会刚刚召开,有很多信号,怎么来解读怎么认识三中全会,特别是怎么在金融改革领域里面加深认识和理解来把握改革的机遇,我们有很多的期盼。时间关系,我说三个观点。

第一,对于三中全会的决定不要仅仅找亮点,在全面深化这个角度去加深认识和理解。

第二,一定要认识到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的目标是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际上这是一个路线图,绝对不是一个短期的政策,一个短期的举措,是一个战略性的变革。总目标是要通过制度的设计、建设和完善达到最后改革的目标。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是重头戏,这就包括很多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等等。这次金融改革当中哪些制度性的建设值得关注?

第一,对于决定我的认识不要仅仅找亮点,在深化上面做文章。我昨天开一个会,有人提问,左老师三中全会决定出来了,股票会不会涨?会不会大牛市?我们很有必要解读三中全会决定之前要转变思路,它是全面深化,全面到什么?不仅仅是亮点也不是单方面的,是全面的。全面是什么概念?社会布局的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还要加一个党的建设。不但不是单方面的某个领域的某一点,不仅不是这个,而且是全面而且是深化的。比方说党的建设,现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要知道这个是多么重要的问题。我们党作为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它的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是你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如果没有真正扎根在群众之中,扎根在百姓之中,根深才能树大,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怎么能够担纲国家治理的中流砥柱的角色?现在的改革从根本问题上着手,不是一个亮点。包括我们的其它方面,30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各个方面确实累计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经济持续发展受到能源、环境、国内外环境的制约。我们的物质文化有了很大的提升,说实在我们的精神文明确实是还存在着很多新的问题,包括一些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都受到了某种冲击。我们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医患关系,城管和小贩的关系,老人摔倒了要不要去扶的问题,家庭伦理亲情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由于发展中间一些观念理念的体制问题发生扭曲,所以这次的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全面的深化,它正视了30年大发展以后带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不赞成像过去那种思维,这个一出来是不是大牛市,这个一出来是不是应该买哪只股票?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和一个认识的思路上,我们的改革会有问题的。我们一定要在这样一个基本的认知上达成共识。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在全面深化上做文章。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总的目标是制度的完善。刚才说了那些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问题,决定之前有一个公报,公报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很多评论,对金融市场的着墨不多,有一些期待的方方面面好像都没有提到,很失望,似乎改革对金融市场不够特别的放在一个很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错误的。里面确实只有一句话“加快金融体系的完善”,我认为这一语中的,证券市场的问题就是体制的问题,绝对不是出一个什么短期的政策,出一点点什么利好或者产生几个什么新的创新的衍生工具就是对市场的发展对市场的推动,绝对不是这个问题。它的问题就是体制的问题,它的问题就是制度的问题。一句话,非常得经典,而且也非常符合三中全会决定改革的总目标,它的总目标就是要制定和完善各个领域的一系列的制度,这就是它的路线图。改革最后就是一整套的制度出台,整套制度的完善。体制的问题又怎么可能不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问题,被这次改革列在最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制度的建设这么重要成为一个总的目标?为什么我们改革的路线图将来就是制度的改革、制度的建设、制度的完善?刚才说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跟体制的弊端有关系。体制的弊端不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制度去管人、制度去管事,才能够把我们前面所谓深层次的那些问题能够全方位的解决。我们过去之所以有哪些问题,累计了那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缺乏完善的制度,我们的决策可能没有严格的制度,我们的权力运行没有制度,社会方方面面的行为没有制度,以后不但要制度完善,而且还要有程序的完善。政府的决策要有程序,政府的权力运行要有程序,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社会活动包括金融活动需要有程序,这个程序是很重要的,能够界定很多的东西,能够让它非常阳光非常透明。两年前美国发生一件事情,警察把一个黑人抓起来,全社会都批评说是警察种族歧视。奥巴马总统出来批评,最后奥巴马总统道歉了,为什么?因为警察说我执行的所有过程是按照我们的教范要求,也就是说警察行为的程序。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当我们受到这样反馈的时候应该第一动作是什么,我们受到那样反馈的时候第一动作是什么。当时情搞清楚了,跟歧视没有任何关系。按程序办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相信三中全会的改革,制度建设作为总目标确实是达到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最科学的途径。过去说四个现代化现在是第五个现代化,要实现现代化就要用现代的制度、现代的工具。未来的改革我相信就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制度越完善越合理,程序越规范,改革的成功效果干预就更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制度的完善,这是我们未来改革的路线图。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虽然我们说要全面改革、深入改革,但是也是有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决定中表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了,能够持续发展,我们其它的深层次的问题也会得到一些解决的方式,也会带动那些方面问题的解决。这里面我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所谓经济仍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硬道理的内涵跟我们前30年的发展或者说第一轮的改革开放提出来所谓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完全一样,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有着很多的变化。前30年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是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的精神内涵,确实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而且使中国从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成长到现在,2010年出口总规模已经世界第一超过德国,总规模第二,美国第一,但是出口总规模全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值工业总量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前30年发展是硬道理,高速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决策是正确的,而且实现了目标。今天我们的发展仍然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仍然是解决关键问题,我认为这个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走到今天的时候我们很多比较优势、高速发展的国内外大环境包括我们中国自己本身的禀赋优势的变化应该来说,我们潜在的增长速度按照规律已经发生变化,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一个经济体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为推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也是反规律的,我们要讲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尊重规律按照规律推动经济增长。在新一轮发展过程当中当你的经济体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时候,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会受到很多的制约,特别是像资源、能源的制约。

左小蕾:美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5万亿美元,如果还每年10%的增长,全世界的资源都要被它用光。没有市场没有别的经济体的发展一枝独秀是不可能的事情。按照经济的规律,经济规模到了一定的时候,包括你的禀赋优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潜在的增长速度一定会放缓。这是规律,全面研究按照规律按照经济发展的变化基本的规律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合理的。我认为新一阶段的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应该是平衡的增长,应该是可持续的增长,应该是它的基本内涵。平衡的增长、可持续的增长就是经济未来的发展。要平衡什么?要平衡增长和环境,从宏观的角度平衡政府、居民、企业的收入,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说前30年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如果中国经济有平均5%—6%的增长,是中国的又一个奇迹。首先界定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是重点,但是它的内涵我们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这也需要我们的共识我们的转变。

左小蕾: 怎么样来释放经济新的活力?哪些地方可以创造新的增长动力?改革说的非常清楚,要通过体制的改革,通过制度的建设来释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红利,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一定要注意这个东西是有理论基础的。首先我们经济学的全要素增长理论非常明确的结论,就是说短期的增长是靠投资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一定比例的要素投入去推动的,但是要持续的增长要靠常差部分的改变,这里面包括技术的进步、结构的优化、环境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制度的进步。要持续增长一定要有制度的变化,马克主义经济学讲得非常清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当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时候,生产力就要突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属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属于制度范畴。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是有理论基础的。整个决定里面把制度的建设变成整个目标,这个也是有它的道理。

左小蕾:什么制度建设可以释放新的活力,释放新的增长动力,带来中国经济未来的成长动力,有很多。第一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我们希望用最少的投入带来最多的产出,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就是增长动力,就是增长活力,就是我们新的增长效率的提升、质量的提升。第二,对内对外开放。30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带来增长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和推动力,我们最高的时候贸易顺差增长占到GDP增长的三个百分点,贸易总额进出口总额最高的时候占到GDP的70%。开放一定能带来更大的活力、更大的空间,这是前30年重要的经验。但是今天我们又要强调一下,这个开放跟前30年的开放还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候的开放绝对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也不是简单的低端产品出口市场的扩展。中国的企业也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要参与国际更大的竞争、更高水平的规则的制订,我们在更高水平上开放去参与竞争才能够有提升。中国一定要参与全球的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去培养自己的实力,最后一定要参与所有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谈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上次的开放如果说是招商引资资本的直接投资、资本流入,那么这次的开放将是中国投资资本出国在对外投资的大发展机会。最近中国的对外投资、收购兼并等等已经大幅度增长,李克强总理这次到中东欧16国访问推动中国高铁技术的出口,包括中国的装备出口,还有很多所谓第六次国际收购兼并的浪潮,在这一轮开放中间也是会有很大的挑战和机遇,这个是未来释放巨大活力的一个重大变革。

左小蕾: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过去30年这么大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两次对内开放,第一次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突破,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重大的生产关系突破,释放了活力,真是改天换地。农村发展了,农业发展了,释放巨大的剩余劳动力走进了城市,城市发展了,经济发展了,非常伟大的制度性变革。第二次,多元经济所有制的共存和共同发展。90年代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给了民间民营企业一缕阳光,民营企业开拓了一片蓝天,今天占到GDP超过50%的贡献来自于我们的民营经济,还有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合资和独资的外资企业最后中国变成了世界上制造业中心,让中国的制造业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制造业经济主体。过去30年伟大的成就应该跟这两次的对内开放是分不开的。这次我们要进行第三次对内开放,我们非常期待这次开放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发展,调动内部的活力。国企也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我们非常希望下一轮的改革在这个领域里面对内开放的时候要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国有企业。从决定里面我们看得非常清楚,它确实是冲着这个方向在努力。第三轮对内开放的活力我们还是不可以低估的。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二个很重要的方面。

左小蕾:第三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继续释放新的活力,就是这次决定里面提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说过去谈城镇化谈的比较多的还是城里面怎么造一个城,城里面怎么做一些盘子,城市发展谈的比较多一些,这次谈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根据这样一个改革理念,如果能够很好的改革成功的话,会释放很大的新的增长动力。这轮城乡发展过程当中,在土地制度的变革中间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权利。如果这轮改革中间在城乡发展过程中间如果不能把农民从低收入的陷阱中间解放出来,我认为改革是不成功的,也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释放活力的标准。因为不管从哪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从收入公平分配的角度还是未来经济增长要城镇化,通过城镇化要把农民变成市民,要让他们的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内需的主要动力,不管从哪个角度他们都要有收入增长,从公平角度来说,也要跟城里人的收入增长有一个相对的平衡的改变速度。将来通过增长方式的转移,通过城镇化释放新的动力,变成市民之后以消费为主,要有支付能力。这轮改革把农民从低收入陷阱中间改变,放在哪个重要的地位都不过分。否则的话,我们在2021年要GDP翻番,要人均收入翻番,我们要达到全面的小康社会,如果我们没有改变这样农民低收入陷阱的问题,我们的小康社会还不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至少从收入分配角度讲。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后才能够真正释放出通过制度改革释放出来的经济增长,才能实现我们所谓的转型,才能实现我们所谓的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现在思路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是可以期待的。

左小蕾:怎么样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怎么发挥两个积极性。中国未来的改革从经济重点的角度已经有了很多的铺垫,有了很多的制度性改变的准备,我们完全可以预期的。最后说一点,资源配置过程中间金融改革的问题大家也是最关心的,利率市场和是重头戏之一,要市场配置资源,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利率是资金的成本。怎么样配置资源,怎么优化配置,要利用它的价格杠杆优势,利率改革肯定是重头戏。不过利率改革现在也有点误区,大家认为只要存款利率放开了就是利率市场化了,我觉得不是的,它还有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存款贷款利率的上限下限的放开这是市场化的前提,最后还要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否则放开以后就是无序的,随心所欲不能称之为市场,一定要有一个市场基准利率,一定关注基准利率本身的机制,我们采用伦敦的标准还是采用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调整的引导,还是综合性的,这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当利率市场化的时候,利率波动非常频繁的,利率市场化带来风险,怎么根据每个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情况,根据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来控制风险,通过引导利率调整自己的风险,控制自己的风险来平衡你的资产负债,还有方方面面的波动防范对冲,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仅仅停留在利率放开之后可能会打价格战,对利率波动是不是带来更大的风险考虑不是很充分。

左小蕾: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