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同业监管新政酝酿“全面出击”银行套利或终结流动性受影响

同业监管新政酝酿“全面出击”银行套利或终结流动性受影响

中国证券报2013年11月18日02: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陈莹莹

近日,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正酝酿旨在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新政。具体包括:叫停买入返售业务、加大非标资产拨备计提等方面。分析人士预计,新政落实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可能将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的额度统一纳入监管,此举将有效解决同业市场中出现的期限错配问题。与此同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监管套利或终结

据报道,银监会有关部门起草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成形,并于11月上报银监会决策层,有望在近期获批。这一国内首份银行同业融资业务指导办法,旨在促使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斩断银行类信贷业务的扩张冲动。《办法》一旦出台,将是对占银行总资产比例12%的同业业务的当头棒喝。

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井喷式”的增长,成为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推手。民族证券分析师陈伟指出,同业业务本质是贷款“假入表”,商业银行利用买入返售打通贷款和同业资产的路径,实现期限错配。2011年以来,同业信贷对社会融资拉动作用越发明显,体现为买入返售和社会融资规模的高度相关性。陈伟表示,“根据我们估算,今年一季度,同业信贷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超过5.2万亿元。随后在二三季度出现回落,三季度按照存款性机构资产负债表估算,同业信贷规模为4.9万亿元;按照银行财报估算,约为4.86万亿元。”

这引起监管层的“警觉”。央行在其近期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部分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开展类贷款融资或虚增存款规模,加大了流动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新规或终结同业监管套利,并将有效解决同业市场中出现的期限错配问题,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将受到制约。比如,非标债权资产一般为信贷类资产,这类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同业资产收益率,而总额监管令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标准化的债权资产,降低银行整体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另外,对非标资产计提拨备准备金,将增加贷款减值损失,增加费用扣除项,减少净利润。

流动性“雪上加霜”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同业业务监管新规将明显影响流动性预期,但是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最终的监管细则。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认为,在目前疲弱的经济形势和流动性偏紧的大背景下,同业业务监管法规过于严格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可能会伴随出台对冲政策(比如资产证券化等)。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则表示,“粗估目前信托受益权类买入返售业务规模约在一万亿元左右,若该模式完全退出,意味着下一年的有效信贷投放将减少一万亿元,从而降低有效信贷增速1.33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10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36个和0.96个百分点。这与四季度资金价格持续走高的市场预期一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1月、12月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价格或许还会走高,但不会超过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说,年末流动性状态由之前的“易松难紧”转向“易紧难松”。“进来的是短钱,出去是长钱。短钱经过银行中介又进入到经济的长期资产,不断累积脆弱性的隐患。”他表示,不仅是金融部门,整体经济的流动性错配可能累积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近年来,银行只能用更短的、不稳定的、高成本负债(同业+理财)去支持其信用资产,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的脆弱。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