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陈凤英:人民币升值压力或长期存在中国外贸进入中速增长期

陈凤英:人民币升值压力或长期存在中国外贸进入中速增长期

中国证券报2013年10月19日02:2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顾鑫

 实习记者 赵静扬

9月我国外贸迎来一阵冷风。当月出口1.15万亿元,同比下降0.3%;贸易顺差934.8亿元,同比收窄44.7%。对于外贸形势发生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称,四季度出口不会比9月更糟;长期看,中国外贸进入中速增长期。未来外贸对GDP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小,但对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随着产业升级和外贸转型,中国制造业转移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影响将超过出口,中国经济的全球化道路会走得更好,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9月出口意外下滑的原因,陈凤英认为,首先是汇率因素。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可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后,国际汇率市场即发生大幅变动,美元走强,印尼、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由于人民币更多跟随美元走势,不贬反升,由此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受到一定削弱。

   其次是上年基数较高。去年9月中国出口增长9.9%,在这么高的基础上很难继续拉高,而“双节”因素又导致出口活动减弱。再次是世界经济虽在复苏,但势头较弱,且全球经济加速转型。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但依然高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向好,但是势头很弱。过去一年中,中国出口较为旺盛的对象是新兴市场国家,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尤其美国可能退出量宽政策,国际资本开始外流,使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开始收缩。受政冷影响,尽管日本经济复苏较为强劲,但对日出口依然出现较大降幅。

陈凤英指出,9月出口下滑是短期现象,对未来的出口不宜过度悲观。首先,对欧洲出口在转好。欧洲经济已经止跌,下半年开始缓慢复苏,而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地,这对中国出口是好消息。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欧盟解体、欧元崩盘危险开始解除,欧洲人节衣缩食的心态正在发生转变。其次,美国推迟退出量宽,尤其债务上限困境,可能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期延长。这给新兴市场一个加快调整的机会,比如亚洲国家正在加强互联互通合作,以货币互换加强“防火墙”建设,加速内部结构调整等,都有利于抵御或降低因美量宽退出而造成的冲击。尽管新兴市场发生危机的担忧依然存在,但之前市场反应似乎过度,实际情况并不像预期那么糟糕,经济活动将会逐步活跃起来。再次,从短期看,圣诞节即将到来,这给中国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时机,接下来的3个月出口会比9月好。

在陈凤英看来,今年外贸总额实现8%增长的目标虽有难度,但高于GDP增速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不错的结果。毕竟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整体处在低谷,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国,应当接受外贸中速增长的事实。从长期来看,预计到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会趋于平衡,对外投资与引资亦将趋于平衡。随着人均GDP进一步提高,未来可能会出现逆差,资本项会从净流入变为净流出,但资本在外流的同时也会带动相关中间产品的出口。

   就像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虽然上升,但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在海外大量生产石油,如果把中国在海外的石油产量算入中国生产,那么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就不那么高了。同样,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在创造更多的国民收入外,将做大中国人在全球的贸易,这种贸易格局能让中国真正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分工中得到更多利益。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什么,升值压力会持续多久?

陈凤英:理论上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与该国家综合国力与竞争力高低相关,但在现实世界中汇率已经变成一些国家提高竞争力与增加出口的手段,如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可以增加其出口,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因此,汇率已经成为强国或主导货币国家向弱国转嫁危机的一种手段。人民币尚不是国际货币,汇率变化的自主性没有那么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元趋势影响。但关键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在增加,从9月的进口数据可以看出,内需比出口更为旺盛。因此,外资唱空中国的同时,其资本依然在流入,这进一步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长期看,如果中国经济以中高速或中速发展,增速就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快,如果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存在。

中国证券报:中国商品出口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陈凤英:后危机时期,全球保护主义上升,中国的商品贸易很难做,应在做强商品贸易的同时,做大服务贸易。因为,去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只占世界的4.4%,逆差达到910亿美元,如果做到像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11.5%的比重,空间很大。所以中国应加强服务贸易,这也是构建上海自贸区必须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