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业内人士提示防范借机扩张过剩产能

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业内人士提示防范借机扩张过剩产能

中国证券报2013年08月23日04:23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实习记者 毛万熙

 本报记者 王颖春

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0万亿元,同比增加7.6%。这一增速远低于2011年和2010年的同期增速,尤其是地方国企利润仍未扭转持续下滑的态势。业内人士表示,提高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水平是国企必须迈出的步伐,只有提高证券化水平,其融资渠道才会更宽,经营才会更规范。同时,不应鼓励国企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或借资产证券化之机扩张过剩产能。

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目前提及的资产证券化多为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但广义的资产证券化还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等。例如,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以及收益权信托、收益权债券等创新形式实现存量资产证券化。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透明性,从而使资产易变现、易交易、易监管、易考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戴照明说。

利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工具,国企能将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变为流动性高的现金,将未来的资产收益转变成当前的现金收入,在下半年流动性略趋紧的情况下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国企通过资产证券化还能将无效资产、非主业资产、具有社会职能的资产剥离,轻装上阵。

国企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杜波善表示,过去几年,各地国资委做了不少努力,经济上的数字也很光鲜,国企在追求GDP增长的大背景下,规模上去了,但管理、效率等方面距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国企如果继续按目前的态势发展,可能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国企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的内在管理、运作均有严格要求,长远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时机选择十分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资产证券化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国企不良资产。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作为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在各个方面都适用,但主要用于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使得用于资产证券化的国企资产先天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这一金融工具的优势作用。

杜波善对比中外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后发现,境外市场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较高,盈利模式先进,而我国许多大型国企的产业结构层次不尽合理,落后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非优质的国企资产证券化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风险。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上海和哲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毋正平表示,要防止这句话演变成“如果你有一大笔不良资产或债务,就将它证券化”。应有序推进大型央企、国企资产证券化,不宜鼓励不良资产证券化,要让资产证券化这种创新性金融产品健康发展,发挥资本纽带和杠杆作用。

更重要的是,经营状况不好的国企资产价值已大打折扣,证券化时不能获得理想定价。戴照明表示,国企的资产证券化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周期、价格走势、证券市场窗口等诸多因素,择机进行。“如果不具备条件,提前证券化有时可能造成巨额损失。时机选择十分重要,出售公司或部分股份应当在公司盈利状况最佳或接近最佳时出手。除产业周期影响外,资源型公司的估值受大宗商品价格起伏的影响较大,尤其要把握时机。”

胡迟建议,将资产证券化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优质的资产。资源等基础产业十分适合资产证券化,因为其回报稳定,市场比较看好,刚性需求较多。

同时,要严防国企借资产证券化之名行盲目扩张之实。杜波善说:“国企要做到有进有退,资产要进到先进产能和高附加值产业里,退出落后产能的领域。”

有助提高国资监管水平

市场人士表示,国企资产证券化后可以优化治理结构,监管将从原来单一的国资委行政监管变成监管机构、交易所、行业协会、保荐机构、会计师、律师“六位一体”的市场化监管。这样一来,资产证券化程度提高后,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监管水平也将提高。

为了解决出资人和监管者角色重叠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国资委可以成为管理若干个国资经营公司的监管部门。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曾撰文提出,国资委牢牢把握规划、预算、人事和监管四大职责即可,让国资委下属的若干个“淡马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资委和企业之间的屏障,既能成为“保护伞”,也是储存国有企业上缴红利的“蓄水池”。

各地国资委正在积极调整策略定位。上海国资委表示,“十二五”时期将更加注重依托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资监管,使上海国资成为证券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使上海国资监管形成透明化程度高、监管能力强的出资人体制。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