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国债期货16日上市可能性不大 收购模式暂不会成银行参与首选

国债期货16日上市可能性不大 收购模式暂不会成银行参与首选

上海证券报2013年08月12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由于交易细则等还需监管部门拍板,存在对征求意见稿调整的可能,以及其他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从目前来看这个时间点(8月16日)上市国债期货的可能性较小”

⊙记者 郭玉志 ○编辑 李剑锋

对于国债期货或于8月16日上市的市场传言,在10日召开的“国债期货投资暨国债期货重启运行展望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由于交易细则等还需监管部门拍板,存在对征求意见稿调整的可能,以及其他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从目前来看这个时间点上市国债期货的可能性较小。

全面备战

尽管监管部门一直未透露国债期货上市的具体时间,但是两个月准备期限已经过半,剩下屈指可数的时间内,国债期货交易细则、券商基金参与国债期货指引等都将悉数出齐。同时,银行、险资等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国债期货也有望明确,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市场主体的备战工作进入全面趋紧时刻。

国债期货的即将上市唤醒了众多市场人士尘封18年的记忆,中金所在各相关培训场合都将当前国债期货上市环境与此前“3·27”国债期货风险事件做了充分的比较。

中金所国债期货开发小组副组长王玮在论坛上对“3·27”国债期货事件进行了专章回顾。王玮认为,现货市场基础比较薄弱以及市场风险管理措施没有到位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前国债期货合约的设计则着重强调弥补了此前的风险点,在合约设计上,无论是标的、票面利率、涨跌停板、交割和报价方式等方面都与“3·27”国债期货不同。

与此同时,王玮也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债期货重启的市场环境。王玮表示,日前上市国债期货时机比较成熟,主要有几方面考量: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较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债定期滚动发行制度日渐成熟、利率市场化推进中、期货市场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等。

商业银行如何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债期货的大幕即将拉开,商业银行如何参与国债期货一直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内容。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商业银行作为现货国债的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债期货将会有多种模式存在,客户模式、结算会员模式、收购期货公司都是可能的选择,不过,收购期货公司审批程序较为繁琐,近期来看不会成为首选。

在论坛上,工商银行人民币交易处负责人李谦表示,银行系统从去年年初就为国债期货做相关系统性、前瞻性准备工作,包括对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必要性论证、具体模式、风险控制等,都进行大量准备工作。以工行为例,这些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无论是系统、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交易策略、人员准备等。

在银行参与的具体模式上,李谦表示,从银行角度来看,初始阶段肯定不是所有银行会参与,将会是试点银行,目前工行是两手准备、“两手抓”,直接交易会员和期货公司客户都在准备中。

对于上证报记者提出的工行倾向于何种模式的问题,李谦表示还得看银监会如何规定。

不仅如此,作为国债现货另一重要持有者,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有着巨大的对冲风险需求。

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金志刚在会上表示,按照保监会等相关要求,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品的目的是对冲风险,国债期货的上市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目前从公司角度来看,主要围绕国债期货策略模型开发等做了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参与形式还需要与保监会出台的政策挂钩。

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债期货参与的主力军将会是以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为主。

此前,证监会已经发布了《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征求意见稿)》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征求意见稿)》,对持仓比例等都做了相关规定,预计不久后,正式指引将会出台。

对于国债期货8月16日上市的市场传言,论坛上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由于交易细则等还需监管部门拍板,存在对征求意见稿调整的可能,以及其他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从目前来看这个时间点上市国债期货的可能性较小。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