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货基赎回遇银行堵单客户怒发律师函不敢向银行索赔基金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货基赎回遇银行堵单客户怒发律师函不敢向银行索赔基金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中国证券报2013年07月03日03:0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江沂 曹淑彦

“前几天公司接到一个机构发来的律师函,要我们对赎回款无法准时到账做出赔偿,其实我们比窦娥还冤。”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诉苦。据了解,6月底,市场资金紧张、同业拆借利率高企时,该基金公司要求将赎回款转出,银行却表示“单子太多,系统忙不过来”,致使赎回款无法在协议时间到达客户账户。机构投资者一怒之下发出律师函,要求基金公司赔偿损失。

赎回潮遇结算“堵车”

客户款未如期到账

用这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的话说,这笔赎回款到账之旅堪称“迂回曲折”。由于当时赎回要求较多,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取回存放在银行的协议存款,“明明说好了,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支取,但银行却告诉我们不能履行这个协议。”再三争取未果,基金经理只能卖券应对。

“当卖了券,银行必须将钱从基金清算账户转回到托管账户时,又卡在银行环节。”该基金公司总经理说,“我们必须付1亿元给持有人,盘中基金清算账户的资金已经有9700万元,为了尽快支付,我们要求托管行先把9700万元转回来,剩下的300万元我们可以自行解决,但银行拒绝了这个要求,称这笔资金必须一次性转回。”明明账上有钱,却无法支付,眼看就要收盘了,客户的电话一直催,基金经理十分着急。

“好不容易在截止时间前十分钟,1亿元回转成功,我们赶紧发出指令,要求银行转出给客户,但银行给我们的答复是:单子太多了,今天指令无法执行。”尽管严辞交涉,银行仍拒绝执行,最后的结果是T+1日才到账,客户没有如期收到赎回款,情急之下,这个机构发出了律师函,要求基金公司赔偿损失。

高度依赖银行渠道

基金不敢索赔

据记者了解,近期“钱荒”的背景下,遇到银行以各种理由拖延清算、支付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称,不仅是6月底如此,7月5日准备金补缴日期即将到来,基金公司目前有类似遭遇一点都不稀奇。据他介绍,“单子太多堵车”、“大额清算系统出错”是最为常见的拖延借口,“钱在银行账上,是按活期存款计算,在季度考核时,银行肯定倾向于留住资金。”

“就跟我们汇款一样,把资金逐笔转回是可以的,但据我所知,这样的做法属于人性化服务,银行可做可不做,但资金紧张时是绝对不做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另外,据基金公司后台人员介绍,目前托管行在遇到大量资金划拨情况下,确实可能“堵车”。据了解,千万级别的资金进出,托管行需要人工确认,因此在上个月末资金量非常大,指令很多的情况下,人工处理来不及,的确会出现以上问题。

“基金公司下达指令后,如果托管行未能及时处理,那应该是银行的责任。一般托管协议里会有约定,指令执行的限定时间,如果托管行收到指令没有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应当承担责任,由基金公司先行赔付客户损失,再由基金公司追偿。”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但是基金公司往往很难向银行追究责任。基金公司和托管行之间签订的托管协议里面一般会有免责条款,其中包括托管行因为系统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延迟支付等可以免责。尽管现在的银行系统非常先进,难以出现此类问题,但是银行也可以此为借口来免责。

也有基金公司称,即使因为银行的缘故造成持有人的损失,据他所知,从未见到银行支付相应的对价,基金公司一般也不敢向银行追偿,“托管行和我们的关系根本不对等。”据了解,目前基金托管大多集中在几大行,基金销售也高度依赖这些银行的渠道,为了赢取银行的销售配合,大部分时间基金只能忍气吞声。“再说托管行还负有监督我们的责任,一旦得罪他们,他们可能在你的日常指令中存心给你找茬并报告给监管部门,日后的工作更难开展。”据了解,大部分基金公司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