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巴曙松:租赁业推动金融结构调整大有可为

巴曙松:租赁业推动金融结构调整大有可为

中国证券报2013年06月15日02:2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毛建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第四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上表示,现有金融体系的功能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不足以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及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规模融资需求。金融抑制引发的双轨制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体系功能紊乱。

“以科技行业为主的经济转型,需要直接融资、市场化融资,在这个过程中租赁行业协助、参与、推动金融结构调整大有可为”,巴曙松表示。

巴曙松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往不断“铺摊子”,不断靠利率、汇率管制,动员储蓄注入到大型基础设施的模式,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从这个角度看,现有的金融体系存在不少缺陷,这些程度不同的缺陷,可以说是租赁行业发展的空间所在。

第一,金融体系的功能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转型要求。目前金融体系的功能和结构,主要依托贷款形式,围绕重工业建设过程,对制造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通过利率管制人为压低资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金融体系支持的基本上是一些重资产大企业,而一些轻资产的服务业、科技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这些企业恰恰是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租赁公司在不同领域及特色的创新业务中陆续提到为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创新服务,这是租赁业发展的空间。

第二,现有的金融体系不足以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不足以支持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规模融资。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应当伴随金融资源从重资产的传统行业向轻资产的新兴产业的重新配置。但在目前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重资产传统行业占比很高,而新兴产业融资困难,反映出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低效率。

第三,因金融市场抑制而引发的双轨制,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体系功能紊乱。利率和汇率是市场上最灵敏的信号。目前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导致市场资源错配,中国国内在岸人民币市场利率和国际上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市场自由市场利率并行,这样一种分割对市场形成大量资金套利行为,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