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或难解A股扩容担忧

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或难解A股扩容担忧

新华08网2013年06月13日09:48分类:股市动态

核心提示:伴随证监会就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新股发行重启的预期也迅速升温。但由于并未触及发审制度等核心问题,本轮改革或难解A股扩容担忧。

新华08网上海6月13日电(记者潘清)伴随证监会就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新股发行重启的预期也迅速升温。但由于并未触及发审制度等核心问题,本轮改革或难解A股扩容担忧。

市场化主导新一轮改革

中国证监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从推进市场化发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市场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等方面打出“组合拳”。

记者注意到,券商自主配售、加强披露、强化责任主体诚信义务,成为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受关注的亮点所在。

对于“网下发行的新股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发行人应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网下配售原则和方式并在发行公告中披露”,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这一规定改变了卖方原有的利益链条,将卖方与买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联结在一起,有利于买方,是配售机制的一次创新尝试。

不过李大霄同时提醒,未来在新规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消除自主配售权的寻租空间。

《意见稿》指出,要提前招股说明书披露时间节点,强化新股配售过程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IPO预披露后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意见稿》“最实质性的动作”,此举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透明度。

此外,《意见稿》强化了发行人和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加大了对其采取的监管措施力度。这也被认为可有效遏制虚假上市等危害资本市场的行为。

A股扩容之忧或难缓解

自去年9月浙江世宝上市之后,A股市场迎来了长达9个月的新股发行“空窗期”。在此期间,市场对于IPO重启何时恢复颇多揣测。而在证监会IPO在审企业专项核查告一段落之后,重启预期迅速升温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并未能缓解A股投资者对于扩容的担忧。

某专业财经网站就此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截至6月11日零时,超过77%的参与者认为新一轮发行发行制度改革对A股而言是“利空”,另有一成认为“说不清楚”。而在回答“您怎样看待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的问题时,仅有约8%的参与者认为“会有效抑制新股的炒作行为”,选择“效果有限”和“说不清楚”的则高达逾九成。

业内专家表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未获得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未能触及市场核心问题。

在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看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谁决定谁能发”,而已公布的改革征求意见稿回避了发审决定权问题。“新股发行制度在强化发行人责任的同时,同样应该赋予发行主体与责任相对应的自主权。”林义相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A股市场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二级市场的价格机制问题,而A股没有完善的退市制度及新股发行的速度和数量多由人为控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两个重要原因。

在尹中立看来,如果想解决新股发行中的问题,就必须首先破解以上两方面问题,理顺整个机制。但本次改革意见并没有触及上述两个方面。“新发布的改革意见的确通过一些措施对大股东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并对定价机制进行了部分改良。但对大股东而言,这些措施或许有作用,或许是反作用。如果规定大股东不能低于发行价减持,大股东或设法直接在新股发行阶段赚个够。”

以“价格适当性”为基础稳妥重启IPO

长期以来,由于新股发行价格虚高、超募严重,以及由此引发“炒新”风盛行,成长性过度透支导致上市后估值快速回落,限售股解禁引发股价下行等等因素,过度扩容成为导致市场低迷的重要因素。

这也使得在稳妥重启IPO方面,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被寄予厚望。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表示,股票市场具备定价、筹资、融资、有效配置资源、实现金融结构优化五个功能,其中定价是基础,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如果价格不能正确的反映公司值多少钱,资源配置就会扭曲、混乱。

“新股发行首先应当解决‘价格适当性’问题。否则,重启后的IPO不但无助于股市股市恢复资源配置功能,无助于抑制‘三高’,甚至可能助长‘炒新’的非理性行为。”胡汝银警告说。

现行的行政管制式的发行制度,是导致股票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定价体系混乱的主要原因。行政管制令市场股票实际供给数量维持在低水平上,以至供不应求。企业实际融资需求被阻拦在市场之外不能自由进入,使得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在供求关系持续失衡的背景下,越积越深的IPO“堰塞湖”对A股形成难以消除的重压。

在发审制度仍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背景下,“修修补补式”的改革难以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难以改变一、二级市场的分裂和对立。

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应立足于淡化直至取消股票发行环节的供给管制,推动建立证券一级市场的市场化供给机制,使股票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自我建立供求的动态平衡。

而在当下审批制尚不具备条件完全取消条件的背景下,“监审分离”被认为是较具可行性的改革途径。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建议,证监会应该果断把审批和监管分开,其职责就应是监管,将发行审批下放给交易所。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则表示,证监会从“一票决定权”转变为“一票否决权”,转而主要由交易所、券商和上市公司自己决定是否发行和上市,这不仅能搞活资本市场,也可减轻监管部门的压力。

实际上,融资是A股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之一,IPO重启势在必行。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让新股实现“质价相符”,以消除投资者对于扩容的恐惧心态。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