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治“新股恐惧症”还靠改革

治“新股恐惧症”还靠改革

新华08网2013年06月08日18:17分类:股市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股市历来重融资轻投资,恶意圈钱、欺诈上市、减持套现等等行为让融资者快,投资者痛。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上市过程中,监管部门管制过严,发行人圈钱过于容易,发行价定价过高,中介机构责任压力太小,新股上市炒作太疯狂,成为中国股市IPO的顽疾。

新华08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杨毅沉)新股停发7个月后,6月7日,证监会公布了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稿。改了多次,停了多轮,每当新阶段改革推出、新股发行重启时,股市总会替市场扩容担心,被圈钱困扰。从股市融资和投资的关系看,新股发行上市本来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关系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治好中国股市的“新股恐惧症”。

中国股市历来重融资轻投资,恶意圈钱、欺诈上市、减持套现等等行为让融资者快,投资者痛。在以往的新股发行上市过程中,监管部门管制过严,发行人圈钱过于容易,发行价定价过高,中介机构责任压力太小,新股上市炒作太疯狂,成为中国股市IPO的顽疾。

正是因为这些病根,让中国股市留下了从48元跌至8元的中国石油、首批创业板股票上市当天爆炒至今未解套、上市公司超募融资购买理财产品等一系列怪相。也正是这些顽疾,让股市中小投资者视IPO为“洪水猛兽”,股市只能“跳水”以对。

从欧美资本市场经验看,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和强有力的监管执法,造就了与中国股市完全不同的新股发行环境和市场状态。因此,证监会公布新一轮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其中,推进新股定价市场化,约束股东减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如果每一项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新股恐惧症”也将有所缓解。

首先,市场化方向将新股发行中的上市环节交还给市场。新机制明确,“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中国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个月。”这将大大改变审核委员会一年决定上千家企业“生死”的窘境。尽管从表面看,市场将面临更多企业上市的冲击,但新股发行节奏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

其次,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将成为对此前股东减持套现和发行人哄抬发行价等乱象的一剂“猛药”。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企业上市后,不专注于主营业务,而是考虑如何更快地减持套现。统计显示,仅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金额就超过140亿元。

对此,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四个限制,以平衡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利益关系,给股东头上戴上了“紧箍咒”:一是发行人控股股东和相关董事、高管,在所持限售股解禁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能低于发行价;二是公司上市后半年内,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三是大股东要提出上市后五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四是提高公司大股东持股意向的透明度。这些限制措施,理论上都将会对投资者提供信息对称的条件。

再次,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三公”原则,并提出九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由于此前中国股市屡次曝出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等丑闻,因此当“抽查”、“调查”、“稽查”等词语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屡次出现时格外引人关注。

从今年以来排队等待上市企业的自查情况看,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中介机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已得到体现。去年四季度,最多时有近900家企业排队申请IPO。但今年以来,已有260多家企业由于财务状况和业绩变化,自行撤回上市申请。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行界人士认为,如果证监会严厉打击中介机构的造假行为能够长期化、常态化,无疑将进一步减少各种造假行为。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