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监管新政下综合金融模式的新机遇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监管新政下综合金融模式的新机遇

经济参考报2012年11月30日04:22分类:新华社报刊

●监管新政给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带来机遇

●没有单独拆分上市计划,但保留可能性

●希望进一步放宽险资的投资比例限制

●未来会考虑在产品设计方面实现综合金融

●保险行业目前的调整只是暂时的表现

新华08网北京11月30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李唐宁 刘振冬 北京报道)深发展25年的印记彻底消失。11月23日17时,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中深发展的名字正式变更为平安银行。

在完成对深发展的收购整合之后,平安集团保险、银行、投资“三足鼎立”的框架渐成。平安的金控帝国将往何处去?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日前接受了《经济参考报》独家专访,详细解析了平安的综合金融之路。

历经十数年的筹划和建设,中国平安旗下保险、银行、投资“三足鼎立”的框架已经成型。平安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构建自己的金融控股构架?

任汇川:做综合金融的想法最初起源于平安上世纪90年代初对国际保险集团的一次考察,这个理念于1995年提出。我们认为,建立金融控股架构,既是顺应客户需要,也是顺应市场变化需要。平安希望能够按照客户切身的需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成为客户的主办财富机构。

时至今日,这一模式的探索已历经17个春秋,平安抓住时代和市场的机遇,不断铺设机构、获取新客户、丰富业务牌照、建设专业团队等,在业务和规模上持续做“加法”,已发展成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控股关系最紧密的金融集团,在全球金融集团中市值排第26位。

现在,中国的金融资产有120万亿元左右,其中银行的金融资产占93%;保险6万亿元左右,占5%左右;证券业占2%。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银行脱媒的过程。这就需要更多的这种包括融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来架起资金和实体经济间的桥梁。

在这十几年间,平安也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打通、整合集团旗下不同业务系列的后援、产品、渠道、服务,同时将平安过去20多年实践中形成的最好的成果集合起来,实现后台、中台、前台的集中,目前综合金融的威力逐渐显现。

金融脱媒、管制放松和竞争加剧,是国内金融业的长期趋势,在应对这一变化的过程中,金融构架有哪些优势?

任汇川:平安也注意到监管方面最近有很多政策出台。在新政下,券商、基金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放开。现今,金融呈现脱媒趋势,产品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数万亿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优质资源,保险公司、客户都可以分享这一大蛋糕带来的益处。这些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综合金融模式的可行性。

金控构架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让我们更高效地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给客户带来便利和价值。比如,我们综合金融的一个典型产品,一账通,通过这一个账户您可以享受多家子公司提供的服务。

同时,金控构架也为平安创造了单一金融业务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平安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综合金融架构与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逐步走向成熟。

首先,综合金融带来业务和利润结构的稳定。平安集团本身不经营业务,是个投资控股公司,专注于资本配置、战略规划、产品建设等方面工作。自集团确立“保险、银行、投资”三支柱战略以来,平安在保险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银行和投资业务也在快步跟上,特别是收购深发展以来,银行业务发展加快,2012年三季度利润贡献达实现净利润103.5亿,同比增长15.3%。

未来随着三项业务实现“三足鼎立”,平安的业务结构将会更加稳定,利润来源更多元,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个经营更稳健。

其次,金控架构下的综合金融能创造很强的协同效应。平安综合金融集团内不同子公司可以共享客户、IT、后援平台、品牌等资源。

金控架构下的综合金融可以大幅度节约成本。在金融行业,除了产品的竞争外,成本的竞争也很关键。因为产品今天没有,明天可以学,服务也可以复制。而成本是个大概念,包括风险成本、也包括经营成本。做综合金融,就要考虑把综合成本降下来,例如交叉销售,区域网点、客户群,都是可以互相利用、交叉使用的。虽然获取每一个客户都需要成本,但平安做的“一个账户,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可以把这方面的成本降下来。

事实上,这种金控架构下的综合金融也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综拓渠道信用卡销量170万张,渠道占比56.1%;两行合并后的新增零售存款,综拓贡献116.5万元,占比7.1%。

在金控构架成型之后,未来,平安将怎样进一步提高各领域间产品融合度、渗透度?

任汇川:在综合金融的初期阶段,我们会大力推荐交叉销售。比如寿险的个险渠道,银行的网点支持,产险、养老险、银行在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会持续进行后援整合,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高质的售后服务。

近几年,这一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平安内部,我们开设了两个专门统筹交叉销售的委员会,个人综合金融交叉销售委员会、团体综合金融交叉销售委员会。子公司也会把销售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和比例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截至三季度,交叉销售贡献了产险保费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平安产险保费收入的14.8%。

此外,我们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庞大的销售网络、现代的科技手段,比如移动智能终端MIT,电销、网销等开展交叉销售业务。

未来,会考虑在产品设计方面实现综合金融,将不同的产品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打造成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

20年前中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出过很大风险。在现有的金融控股的分业经营模式下,平安如何保证业务单元之间防火墙的有效?

任汇川:一个金融企业若要可持续健康发展,遵纪守法、风险防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综合金融集团在监管上虽然看似更加复杂,但平安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都有很强大的“防火墙”。

在治理方面,集团控股但不经营具体业务,不参与、不干预任何子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各子公司专业化独立经营,拥有独立的公司治理、资本、财务管理、经营团队,并分别接受对口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

在资金财务方面,集团及各子公司的资金均以所属法人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分别管理。各子公司间禁止非交易类的资金互通。集团和各子公司分别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得兼职的,实行独立的利润、成本核算,分别由各自委任的外部审计师进行审计,出具独立的财务报告;各公司银行账户和财务科目、资产和负债严格区分,禁止不公平转移。 

在信用方面,集团建立健全担保管理制度,规范集团及子公司的担保行为,严格控制交叉信用风险和或有负债。集团及子公司从其银行类子公司融资,不得以资金占用等形式,侵占子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且应当符合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在交易方面,集团及各子公司按照各法规及监管规定对关联交易的规定从严执行,合法合规。集团各关联方的交易视为独立公司之间的交易,严格遵守契约原则,参考市场定价,实行公平交易。

近30年,国外的金融机构,更多依靠并购重组的模式发展,未来平安还有没继续收购的计划?平安旗下有保险、银行、证券和资管几大业务板块,有没有拆分上市的可能?

任汇川:目前没有并购计划。平安目前仍然会把经营重点放在国内,继续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

平安集团目前没有拆分上市的计划,但不排除业务单独拆分上市的可能性,平安会综合考虑股东、客户的利益,会根据市场特点、客户需求等做出决定,确保做好资本筹划,把股东的钱用好,让股东资本价值最大化。

随着保监会放宽险资在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等渠道的投资限制,险资大“松绑”的效果正逐步显现,这将产生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任汇川:事实上,平安几年前就着手建立了专业的PE、不动产和债权投资计划团队,目前这些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上表现良好。目前对监管最近所做的一些调整和渠道开放,我们觉得是极大的利好,平安也在申请相关另类投资牌照。

新政是革命性的,对于保险业的中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长远看会提高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情况,提高收益,降低风险,提高保险企业的竞争力。

从目前各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情况看,股权和不动产占比均较低,所以新政中险资股权、不动产上限的放宽,短期内效果会比较微弱,投资效果的显现也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但中长期来看,无疑会有利于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

我还想提三点建议。建议一:希望进一步放宽保险资产的投资比例的限制。建议二:对保险的投资风险控制应该从源头抓起,而不仅仅是通过对比例的限制来控制风险。比如说从偿付能力抓起,从保险投资的认可资产管理起,逼迫保险公司自己来控制投资资产的风险,通过资本来进行约束。建议三:实施真正的投资项目的报备制度,减少审批。

在整个大资产管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趋势是健康有力的,同时要防范风险。那么保险资金的运用,应该融入到整个泛资产管理的行业增长里去,来帮助老百姓家庭完成一个长期可靠有保障的资产配置。

上半年,权益类投资收益都不大乐观,您是怎么看未来的市场?资产配置的重点在哪里?是否会有所调整?

任汇川:就未来市场而言,预计总体投资机会有限,结构性机会仍然较多。从投资策略上看,总体还是会以资产负债匹配为主,重点把握固定收益市场的次级债、债权计划、无担保债等高收益品种机会;股票市场则重在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从三季度的保费数据看,寿险持续疲弱的态势有所改善,但财险保费增长已经明显放缓,综合成本率也有上升趋势,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是否已经过去?

任汇川:适当的调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寿险行业我们已经维持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这样行业的利好周期已经被拉得很长,2012年寿险行业的增速放缓,是市场调整的表现,这也是任何行业发展历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

但是,目前的调整只是暂时的表现,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保险渗透率非常低,所以我们觉得只要经济在增长,未来国内寿险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上半年寿险行业个险新单保费、银保总保费同比大幅下降,受个险续期保费的拉动,总保费仅实现微弱增长。但从第三季度数据来看,个险新单保费已实现正增长,银保负增长幅度也有所收窄。随着央行持续降息带来的寿险产品竞争力的改善,预计下半年行业总保费增速好于上半年。从平安自身来看,今年以来,银保渠道推动业务结构调整,截至9月末,新单期交保费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平安人寿下半年新业务价值实现正增长。

目前中国财产险市场以车险为主,行业的盈利性受宏观经济政策、相关政策法规、新车销售增速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很难准确地预测。相对过去几年里几个利好因素叠加的影响,预计未来两三年的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平缓地变化。预测整个行业及平安会更加关注于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

保监会鼓励保险产品的营销渠道能够更加多元化。您认为哪些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营销新模式和新渠道?平安保险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有哪些进展?与阿里巴巴和腾讯设立新公司的进展如何?

任汇川:近年来,中国保险的电销渠道飞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保险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国内销售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欧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已呈现电销、网销、营销员渠道三分天下的局面。

目前,电销渠道已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成长的重要增长点,预计将有更多的同业公司尝试开展电销业务。网销渠道开拓创新,网络生态圈获客、网电联呼销售、网上直通销售等模式都是值得积极探索的模式之一。

当前,寿险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70后、80后群体开始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网销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平安目前正在进行尝试,将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与保险产品结合,探索出与未来客户行为相匹配的全新业务模式,推动网销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事实上,过去10年,国内外金融企业已经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技术,而未来10年这两种行业的更深层次融合或许会从量变走向质变,对金融公司来讲,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个E化渠道,我们期待看到变革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必然会加速这个过程。

中国平安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在进行一些创新尝试。目前此进展还在初期申报阶段,待有进一步进展后再作披露。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