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RQFII角色扮演: 基金公司国际化的第二春

RQFII角色扮演: 基金公司国际化的第二春

上海证券报2012年11月19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当RQFII的产品由先前的人民币债券产品拓展至ETF产品,RQFII的市场关注度便开始急剧提升,而RQFII将新增2000亿额度的消息更令市场欣喜若狂。对于内地股票投资者而言,RQFII似乎为提振A股而生,但RQFII扮演的角色绝不是为了脆弱的A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RQFII业务壮大发展乃至促进反哺A股市场还需要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而RQFII对于基金公司国际化的突破性或是基金谋求RQFII业务的初衷。

⊙本报记者  安仲文 黄金滔

额度的疯狂

2009年3月,本报独家披露南方基金谋求开展境外资金投资内地市场的业务资格,RQFII这一此前市场从未想到的业务首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消息披露后,包括券商等机构投资者闻风而动,纷纷致电本报求证这一创新业务的可操作性。

时至今日,RQFII业务早已初成气候,已有南方、大成等九家基金公司及12家券商的香港子公司获准开展RQFII业务,并先后推出了投资于内地债券市场和跟踪A股指数的RQFII。

首批RQFII产品中包括了华夏精选人民币债券基金、南方神州人民币债券基金,其中华夏精选人民币债券基金额度最高,达到12亿元人民币。而南方的首只RQFII产品则成为香港市场所有RQFII债券型基金里分派股息最多的,数据显示,南方神州人民币债券基金自今年2月以来已连续两次分派股息,派息率达2.37%;基金总回报达3.71%,排名第二。

在RQFII 的人民币债券产品运作一年有余后,投资于内地股票市场的RQFII ETF产品才相继推出,而这种先固定收益后权益类的产品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本着稳健推进、风险可控的考虑。不过RQFII进一步让投资者感受到它的影响力还是在于后者,当跟踪A股指数的RQFII产品在今年进入操作层面后,A股市场对于RQFII的关注度便急剧提升。

今年以来,华夏、南方、易方达、嘉实等香港子公司已先后推出4只RQFII-ETF,与此同时,不仅仅A股市场对RQFII ETF产品抱以较高的关注,境外投资者的视角也强烈的聚集于此类跟踪内地A股指数的ETF产品,因此境外人民币资金对上述RQFII产品的认购也异常踊跃,以致多只产品出现了“一日售罄”。

其中易方达旗下首只追踪A股指数的RQFII ETF——易方达中证100A股指数ETF,发行首日即售罄。南方东英8月初推出新华富时A50ETF,首批50亿元和增加的20亿元人民币额度也均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尽。彼时,由于当时额度已经全部用尽,南方东英一度发出暂停申购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的紧急通告。

“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自8月底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管理规模在所有RQFII ETF中一直最大,二级市场成交也最为活跃。”南方基金相关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南方富时中国A50 ETF日均成交量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占所有RQFII ETF成交量的50%以上,截至目前,南方东英以111亿元的RQFII额度,占所有RQFII额度的20%以上,成为最大的RQFII基金管理公司。

境外人民币资金对RQFII ETF产品疯狂认购使得各基金公司的RQFII额度持续处于饥渴之中,这也促使国家外汇管理局于本月初再向基金批出额度。南方、华夏、嘉实旗下的香港子公司合计获得90亿的新增额度,这也使得基金公司推出的四只RQFII ETF产品累计额度达到280亿元,南方、华夏、易方达、嘉实四家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RQFII ETF额度分别达到100亿、80亿、50亿、50亿元人民币。

意在维稳?

境外机构投资者认购RQFII ETF产品的踊跃现象令RQFII额度持续处于“断货”状态。如此之大的认购和投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国内监管机构不断批出新的额度。在国内市场人士看来,不断批出的新额度虽然可以解释为满足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但更多的却是发挥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的维稳作用。

当A股处于长期低迷的环境下,而又逼近年底资金紧张的压力之下,RQFII额度告急的各种消息似乎成为A股投资价值显现的新证据。当新增额度消息出炉,脆弱的A股市场立即将其解读为市场的又一维稳因素。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本月10日表示,证监会与有关部门将在原有700亿元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2000亿元额度一事,原则上达成一致,并称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拟进一步放宽投资范围,这意味着RQFII的额度将达到2700亿的规模,市场人士普遍期待其对A股的输血效应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新增2000亿RQFII 额度有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信心。”深圳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国内监管层吸引包括RQFII在内的境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是稳定和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策略和方式,从长期而言这一举措对于A股市场是利好。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则认为,RQFII业务壮大发展乃至促进反哺A股市场还需要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并涌现更多的金融创新。“RQFII产品投资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同时对RQFII一些制度细节也应该持续完善。”上述人士指出,RQFII业务持续完善会满足境外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而境外金融市场上和RQFII产品相关的金融创新,也将有助于增加RQFII对于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并进而促进境内资本市场发展。

远水与近渴

尽管市场对RQFII2000亿的新增额度抱以较高期望,并预期其对A股流动性的支持,但是部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因素并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热情。

博时行业轮动基金经理刘建伟向《上海证券报》指出,新增2000亿元的RQFII额度对A股市场是利好消息,但即使再增加1000亿额度,对于整体A股市场更多是心理的影响。

事实上,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在讨论A股市场稳定性因素时也普遍引用境外抢购RQFIIETF,尤其是RQFII新增额度大规模进入A股市场的利好支撑。但一些基金公司分析人士而言,市场不应该过分拔高境外资金渴望投资A股的心理。

“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香港还是投资中国的较好市场。”博时行业轮动基金经理刘建伟进一步认为,境外资金可能还是更愿意留在香港,而不是如市场期望的那样,资金管制少的市场往往人气比较高,年中以来港股近20%的涨幅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境外资金绝不是活雷锋,这些新增的额度也不会立即进入A股市场,而前期不断批出的RQFII额度对于市场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此此次2000亿额度对于当前市场企稳并无显著帮助。

“远水解不了近渴。”国海证券上周在一份报告中指出,RQFII额度由国务院批准,不过并不代表立即流入市场,中间有较长的时间差。另外除了外管局控制入流节奏之外,香港的申购热情,特别是热钱状况对此将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轮再次增加2000亿投资额度资金将分步进入,利好在短期难以形成实质性质的资金支撑,对托底有一定好处。

与此同时,RQFII所出现的抢购热潮也可能在“新鲜期”过后逐步降温,国海证券的分析师认为,从近期的境外资金对RQFII ETF的申购状况也可以看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申购热情高峰已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RQFII外,QFII此前也曾新增较多的额度,但博时基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调研发现,今年新增的很多QFII额度没有主动去购买股票资产,而是重点去配置债券资产,受制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出现逆转,今年业绩表现还不错的QFII还遭到了投资者的赎回。

与上述基金调研结果类似的是,港交所上周披露的资料显示,嘉实基金香港子公司发行的RQFII A股ETF上周资金流向出现逆转,12、13日连续出现资金净赎回,11月9日以来基金份额共减少了5440万份,资产管理规模缩水了逾4亿元人民币。这是RQFII A股ETF推出以来首次出现如此的净赎回的情况。这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内地A股市场的两面性。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奏?

RQFII对于内地股票市场而言,其扮演的角色更多地被强行理解为脆弱A股的输血通道,尽管各路投资者对其实质作用的解读并不能达成一致。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RQFII绝不是仅仅为了振兴A股而生。在国内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看来,RQFII是境内机构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它的意义可能等同于QDII出海的目的。“内地资金可以通过南方基金走出去,寻求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海外资金也可以通过南方基金发掘内地市场的机会。”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丁晨向《上海证券报》解释三年前申请RQFII的初衷。

RQFII显然令基金公司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一个新的竞争平台。“RQFII业务最终将提高我们在国际资产管理领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嘉实基金相关人士认为,RQFII业务将有助于资产管理平台的完善和团队的培养,对市场影响诸多方面都会有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一业务将强化内地机构多年来凝聚的人民币专业理财投资的固有的优势,使内地机构成为海外人民币产品的标杆。

南方、大成、汇添富、华夏等均认为RQFII业务的发展是从整个国际业务平台的角色上来考虑的,而一些市场人士也普遍将其解读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奏。

事实上,基金公司也普遍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人民币作为一个结算工具,必须有投资功能,离岸人民币投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步伐。RQFII业务会变得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内地基金公司在海外投资者眼中越来越重要。”博时基金认为,推出RQFII是为人民币国际化累积经验,人民币若持续升值及继续进行国际化,RQFII的业务将会相应继续扩大。

而在一些基金看来,国内业务竞争加剧使得部分基金公司考虑新的业务亮点。大成基金认为,随着基金公司子公司的设立及投资范围的放宽,基金公司国内业务的竞争将日益白热化,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背景下,国际业务将成为基金公司业务发展及增长的新亮点。

华夏基金也坦言,RQFII 业务对华夏基金国际化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是近期华夏基金国际化业务的主要突破口。华夏基金进一步认为,国内股票市场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有相当多的境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总市值的股票市场,但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自由兑换、资本市场未完全对外开放等因素导致在有关全球指数中权重偏低,未来如果权重大幅调高,会有相当多的参照基准的机构投资者需要相应追加对中国的投资。

RQFII业务实际上成为了基金公司发展的第二春,这也不难解释基金公司在RQFII新增2000亿额度后的欣喜。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监管机构尚未颁布相关实施细则,具体产品方案还无法确定,如果产品设计上能更有弹性,华夏基金(香港)希望能够推出更多类型的产品, 包括指数类投资产品、主动型股票投资产品、固定收益投资产品等。

国际化业务的攻守之道

虽然国内业务进入白热化阶段后,基金公司普遍希望借助国际化开拓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借以国际化曲线提升基金公司在国内业务竞争上的品牌优势。但基金在国际化业务上绝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前期出海的QDII产品对基金公司品牌的损害至今仍难以消除。

基金公司在香港市场上重磅推出的RQFII业务来提升国际化品牌也面临不小的风险和挑战。华夏基金就此认为,基金公司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长期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例如资金集团(Capital Group)的国际业务亏损了25年。”华夏基金进一步认为,如果基金公司对此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长期清晰稳定的战略和充分的预算投入,国际化难以成功。

与此同时,资本金、人才、管理、文化等方面瓶颈的制约也对内地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构成挑战。在国际市场上,内地基金公司的竞争对手更多是机制更为市场化、实力更为雄厚的国际资产管理公司。

而令内地基金公司不得不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自身的同质化竞争及较低的知名度。嘉实基金公司坦言,香港和国际投资者对中资机构较为陌生,银行的销售团体需要用更多时间去介绍内资基金公司,增加了RQFII产品的销售难度。此外,中资机构产品同质化情况愈加严重,如首批RQFII基金全部是全债型或偏债型产品,销售上难有产品的独特性。

因此在基金公司看来,RQFII及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尚需各种条件的支持。嘉实基金认为,根据现行RQFII制度,投资者仅可通过境外人民币对RQFII基金进行申购赎回。由于人民币是受管制货币,普通境外投资者如果未持有人民币,就不能较为自由的将外币兑换为人民币以参与RQFII的投资,从而抑制了投资者对RQFII产品的投资热情。

“如果放开RQFII仅可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的限制,仍以人民币作为RQFII产品的基础货币,但也同时允许境外投资者使用其他外币申购赎回RQFII,申购赎回款中的外币由基金管理人在统一的RQFII额度管理下兑换为人民币,然后再向中国境内进行投资。”嘉实基金认为,在这种制度下,既可保证RQFII仍在预售额度的控制下投资运作,又可以让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进来,有利于RQFII产品的更大发展。

虽然基金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各种压力和业务的短板,但就当前而言,基金公司国际化战略第一步显然是学会风险控制。华夏基金指出,基金公司国际化业务中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许多国际市场上较通行的新业务,内地基金目前经验不足,还需把握好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攻守之道。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