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用制度建设破解网购平台打假困境

用制度建设破解网购平台打假困境

经济参考报2012年10月16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0月16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夏保强 整理)据报道,拥有5万多家商店、4亿多买家的国内大型购物网站淘宝商城数月来对其网络平台商家进行了抽检。网站招募抽检师购买其平台特定商家的商品并原封不动地寄给淘宝商城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存在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商家店铺会被关闭,其数万元保证金将被淘宝商城没收。

对此,网民纷纷表示支持,认为淘宝商城的整顿行动旨在监督商家,确实让消费者权利多了一份保障。也有网民建议,类似淘宝商城的网购平台正面临“有监管义务,无打假权利”的尴尬局面,应及时推进规则与立法完善,尽快摆脱网购市场乱象丛生与网购平台“打假”困境。

消费者权益多一份保障

淘宝商城“神秘抽检”与“扣除商家保证金”的“打假”行为受到消费者欢迎,却遭到部分商家质疑。

网民纷纷认为,淘宝商城的整顿行动旨在打击假冒伪劣、保障消费者权益,对商家多一份监督,消费者权力自然就多了一份保障。这些保证金被扣除的商家,也确实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

不过,也有网民认为,淘宝商城私下抽检、强行扣除保证金的做法过于霸道。对于抽检和扣罚商家保证金行为,淘宝商城方面回应称,公司抽检形式跟工商、质监部门有过沟通并获得支持,抽检对象是根据投诉数据分析得出,抽检报告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和品牌商出具。

权利义务不对等凸显打假尴尬

有网民表示,制假售假、欺诈顾客已成为制约互联网购物发展的毒瘤,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第三方卖家,都应该加强诚信意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良好的购物体验、完善的管理等将成为电子商务企业活下去的筹码。但也有网民表达了打假尴尬,表示网络交易平台的确有自律和监管义务,但在法律上却无打假权利。

网民“王昌丰”认为,单方面抽检整个过程并非公开透明,这种抽检应该是无效的,基于此产生的检测报告也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保证金应是向利益受损一方赔付的,由于淘宝商城并没有对利益受损方进行举证,也就谈不上扣除违约金。网民“曾丹烁”也认为,我国目前尚无具体法律法规对网购平台进行约束。淘宝商城同时作为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所谓抽检中扮演了工商和质监部门的角色,已完全将具有公权力的监督机构抛开,这有损于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署名“藤方特”的微博则称,取证一直是电商领域维权的一大难题,通过合理完善的制度设计,抽检制度有望对电商领域的相关维权提供合法依据。目前的抽检由网购平台自行开展,相关政府部门不妨积极引导,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网购市场。

推进规则与立法完善

不少网民认为,网购市场乱象丛生与第三方网购平台打假困境并存,凸显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推进规则与立法完善势在必行。也有网民表示,尽管一些网站实行了“先行赔付”、机器和人工双排查等多种手段进行打假,但由于他们并非执法机构,即使发现售假卖家也无法执法,只能禁封网店、撤掉商品。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细则,明确维护与监督网购市场的主体及相关惩处尺度,以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依靠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网购市场秩序。

署名“夏天”的微博建议,建立针对网购平台和网络经营商的信用评价体系,明确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退出机制与相关行业责任,明确第三方网购平台规则的制定、修改,必须建立类似听证会的机制,公开征求商家、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有网民表示,目前网购交易凭证是通过打印机打印的,从法律角度讲不能作为证据保全,相关部门乃至司法机关很难以此作为处理依据。署名“张飞凯”的博客建议,逐步推进对部分规模以上网络经营商的实名制管理,同时制定具体政策或司法解释,规定网络平台商有义务对交易过程电子数据加以保全和管理,以此作为间接证据,并规定其仅适用于网上购物争议纠纷处理的依据。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